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种说法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但遗憾的是,居住在城市里的儿童,平时能够接触到动物的机会少之又少,除了宠物猫狗、麻雀、燕子这些常见动物外,就只能到类似公园、动物园的场所去了,而对于什么是家禽、家畜这样的问题,就只能靠上学之后从书本里找答案了,很难形成直观的认识。由此容易导致他们不能正确把握对待动物的态度,或者是盲目宠爱,或者是冷落虐待,在专家看来,这两种态度都需要进行修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态度的修正要从改变环境做起,以动物的视角观察城市,这个由钢筋水泥构成的空间,一方面可以提供充足的食物,不像大自然那样受到明显四季轮回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危机重重,水泥路面上飞驰而过的汽车便是危险的杀手。而从人类的角度来说,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认识到,人和环境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一种物种的消失,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它物种的消失。因此,只有树木、花草的城市生态,并不是稳定和安全的城市生态,只有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形成自然的生态群落,城市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生态体系,城市里的居民才能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提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点,便是创造适宜生物生存、繁衍、迁徙的环境,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时候,除了保护湿地、多建绿地之外,还要想着为这些“城市之肺”安排好居民,最好是让它们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宜的居住地,其中为动物们安排“绿色通道”尤为重要。一项研究表明,当路宽不超过40米、绿岛不低于8米的时候,才能确保小动物在城市和郊区之间进行迁徙。修建青藏铁路的时候,有关部门特意给藏羚羊留了很多通道,这种方法今后也将在本市建设中实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将野生的小动物引进城市中心,并让它们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安居乐业,这绝不是什么异想天开,而是经过验证的改进城市生态的好办法,是触手可及的。正如一本书中说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环境保护的热潮正在兴起,人们开始审查自我行为,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像人类的先祖一样,现代人类又一次勇敢地接受了环境的挑战。人与动物的关系将又一次发生飞跃的质变。人与动物关系的演化折射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城市里会多出很多可爱的小居民,让我们的孩子们不必再去公园,在小区边、校园里便能找到动物做朋友,让到来的新年不仅仅是HAPPY“牛”YEAR,更是HAPPY“全体动物”YEAR!(朱胥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