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寿命越活越长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了。如今,60岁的“壮小伙”根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如何发挥余热也是各人有各人的招数。“课子”当然是一种(主要还是教育孙子、外孙子等),另外还可以在经济、家务等方面帮帮儿子,条件允许的继续在工作岗位上一展身手的也大有人在。这些年,国内不断有人提出推迟退休年龄的提议,而在日本也曾有过所谓“银色顾问团”的出现,甚至还“出口”到了国外。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随着岁月的齿轮一圈圈地转动,老态毕竟是愈来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学者郭功甫曾作有《十拗诗》,专写老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记近事记远事;不能近视能远视;哭无泪,笑有泪;夜不睡,日里睡;不肯坐,只好行;不肯食软,要食硬;子不惜,惜孙子;大事不问,琐事絮絮;少饮酒,多饮茶;暖不出,寒即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老了,腿脚难免不方便,所谓“人老不以筋骨为能”。人老了,性情难免也有改变,所谓“老小孩”者是也。人老了,身边难免寂寞,要是再老来失伴,日子便愈发难过,所谓“空巢老人”难当。能做到“借书以外不求人”的可算是少之又少了。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虽然他们不想给子女添麻烦,给社会添累赘,虽然我们的父辈、祖辈劳碌大半生,时至今天也还想着“求人不如求己”,但客观规律和现实是无人可以逾越或违背的。他们老了,他们累了,他们干不动了,他们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以60岁为界,本市早在多年前就已步入老年社会,如何为上百万的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已不是一人一家的问题了,谁家无老人,谁人能不老?这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必须由全社会共同面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今天的一则报道虽不是很大,但还是让人很兴奋:每处占地400亩的8个老年社区将陆续兴建,今年就有3处先行选址、建设。按照我的理解,这是将养老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8处老年社区就是8座超级养老院。说它超级不仅仅是指规模,更主要的还在于社区内诸多考虑到老年人自身条件的软硬件设施,例如自感应系统、尽量做到无台阶等,还有为其配套的医疗、餐饮、家政服务等,要我看,这些社区还应严格禁止外来车辆驶入,为老人提供各种娱乐、休闲的场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一幕也许不再只是梦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社区再好,社会化服务再完备,做子女的亲情也难以代替,还是那句歌词:常回家看看。(刘长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