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婴儿用品是否含毒,个别用户说了不算,美国的那家消费维权组织也说了不算,强生公司说了也不算。唯有政府部门做出的权威定论,才能澄清真相,才能保护消费者或商家的利益。然而,面对沸沸扬扬的众多传言,权威定论并未出来。昨天刚刚有媒体报道质检总局已介入调查,今天就遭到否认。事情变得如此复杂,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笔者以为,质检总局介入调查应该是个“多赢”之举。一方面,一些商家已将强生婴儿用品实施下架,如果确实不曾涉毒,强生公司恐怕也在期待正名;另一方面,世界500强企业生产的婴儿用品也涉嫌含毒,势必也影响其他婴儿用品的销售;另外,涉毒事件长期延续,必然会让家长们“心结”难解,早日查清事实真相,无疑也是家长们所期待的。然而,质检总局却否认介入,这只能让公众更加疑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实话,此次强生涉毒事件发生之后,笔者并未有太大担心。这是因为针对刚刚过去不久的三鹿奶粉事件,国家质检某副局长在两会上反省道:“确实,我们是有责任的。我们该承担的要承担,该管好的要管好。”我以为,在吸取了三鹿奶粉事件的经验教训之后,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质检总局肯定会痛定思痛果断出击,强生涉毒事件应该会得到迅速而完美的解决。现在看来,我们对质检总局的反思效果有些过于乐观。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论是食品安全问题也好,还是产品质量也好,抑或是其他社会问题也好,如果想将危害降到最低,最好的办法无疑是政府迅速而强有力的介入。质检总局否认介入强生涉毒事件,只有一句话,这显然是不够的。是不是质检总局的监管范围?如果不是,该由谁来监管?如果是,为何不介入?对于这些问题,质检总局无疑应该有个明确的表态——婴儿用品含毒,对婴儿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千万不能因为人家是世界500强企业而态度暧昧。(刘义昆)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