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间,关于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们放低姿态谋求就业的新闻层出不穷。北京有大学毕业生卖起了糖葫芦、成都有硕士生开起了擦鞋店、长春有博士生当上了“破烂王”、超市招收收银员千名大学生争相应聘、殡葬馆招聘收到500余名北大清华毕业生的简历、洗浴中心招聘有2000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而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就是现任日本内阁大臣野田圣子,事业起点竟是某酒店洁厕员,并喝过马桶里的水以证明马桶清洁的那则新闻了。每次出现类似报道,总会在社会上引发强烈争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上周接受某媒体专访时表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中国大学生人多,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有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有的是精英化的就业观念。”这一论点在获得大量支持的同时,也立即遭到众多学者和大学生的抨击。反对的观点集中在:大学生就业难已是持续多年的、世界性问题,绝非就业观念这么简单;之所以在农村就业的大学生少,原因在于农村经济落后吸收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大学教育成本高,大学毕业后在低工资岗位就业,是对国家教育资源投入的浪费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到这里,终归还是落在一个“低姿态就业”的问题上,其本质就是角色转变和角色认同的问题。提到“低姿态就业”,很多人认为它是委屈和无奈的代名词。但试问他们有没有意识到,“低姿态就业”到底要低到什么程度,这个答案是要社会和企业来告诉我们呢,还是他们自己心里应该有一杆秤呢?我们虽然不鼓励每个大学生都去卖菜、擦鞋、搓澡甚至扫厕所,但我们都应知道,能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你对社会的贡献,而绝非你的头衔和证书。不到农村去、不从基层做起、不把姿态放低,只能是你不想、不肯、不愿,是对自己角色转变的恐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两会”上,“花大力气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级政府已把此项工作列为当前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点;各行各业在积极拓展门路帮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找出路;各大专院校也纷纷推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就业辅导……众人拾柴的同时,是不是更要大学生本人为自己点一把火,为自己的角色转变加一道助燃剂呢?(郁建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