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个带有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的科学理论,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和如何科学评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理论问题,又是重大实践问题,内涵十分丰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时间维度看,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它既有对前人智慧的继承,又有体现时代要求的创新,对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从空间维度看,科学发展观既是立足中国,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的理论,又是面向世界,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理论,具有战略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的特征。从它的理论体系本身看,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处在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 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展是在生产力量变和质变相统一基础上的社会进步过程。发展观是对于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不断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俱进是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客观事物在自我否定过程中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状态。能否与时俱进,关键在于我们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能否与时俱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能否与时俱进,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能否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就必须审时度势,通达内外。要全面审视国内外形势,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正确分析,紧紧抓住战略机遇,以一种新的理念,确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奋斗目标。对于我们的发展来说,就是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的障碍,切实树立科学理念;打破患得患失的观念,切实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打破狭隘视野的限制,切实学会统筹兼顾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这对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根本性质上是不同的,然而也存在着既适应又不适应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及时调整建设布局,创新发展思路,与时俱进地“创造出新的社会器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超越。从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的,这就是与时俱进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几年来,东丽区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在发展战略的定位上、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发展机遇的把握上、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发展目标的追求上都是建立在适应特定历史阶段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的,实现了与时俱进。从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国际型、知识型、生态型津滨新城区,到区第九次党代会后提出的东丽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功能区,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区,我们对发展定位的认识进一步清晰,这是基于我区的资源禀赋和形势变化提出的发展战略,是最符合新阶段世情、国情、区情和民情发展变化新要求的发展观,也是我们在发展观上与时俱进的结果。特别是,从区第八次党代会后提出“苦干五年争第一”,到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审时度势提出了“拼搏五年创百亿强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确保实现东丽率先发展,“提前一年创百亿强区”等一系列奋斗目标,这是落实市委部署,对我区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们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按照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要求,我们以自加压力的精神,又提出了打造百亿强区,实现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只有我们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上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行动上的高度自觉,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形成推动我区发展的强大的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践证明,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为思想的解放提供持久的牵引力;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 坚持开拓创新的改革观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观就是对改革的看法与态度。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一个革故鼎新的过程。发展实践证明,创业发展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是改革的必然性,许多事业不是有了明确、具体的政策和规范后再去做,而是先有实践的不断探索、总结,而后再根据实践经验制定明确、具体的政策和规范,因此,开拓创新的精神气概尤为珍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纵观中外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在实践中披荆斩棘的奋斗史,其实质就是一部改革史。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思想,并对改革的内涵作出了全新的注释。他认为,改革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放手一搏。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亮点。 tujian.org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这不仅指出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而且强调了深化改革开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改革的实施过程必须体现新时代赋予的崭新内容,在贴近实际、立足当前的同时,兼顾多方面的利益,形成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良性互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间的关系,是各级领导班子的首要职责,是检验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试金石”。要找准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在改革发展中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化改革必须发扬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所谓开拓创新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拓展事物发展的空间,延长事物发展的时间,更新事物种类的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外在体现。开拓创新的改革观就是把坚持改革与完善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齐心协力完成改革攻坚。十一届三中全会定格了惊心动魄的片段,也留下了巨擘拨开历史迷雾的瞬间。如今,30年弹指一挥间,国内变化巨大,从一贫如洗到物质丰渥,从精神苍白到思想丰盈,从价值观单一到日趋多元,从坐井观天到拥抱世界,再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切让人目眩神迷,心潮澎湃。30年前,如果没有生产队长严俊昌带领农民按下“血手印”,“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小岗村难以谋求发展;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们还会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中茫然失措;如果没有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保护法律制度,公民创造财富的激情就不会喷薄而出;如果没有对公民权利的认定、保障和落实,公民也就没有共同参与的热情,更谈不上培育公民意识。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直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新的举措,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回顾我区发展历程,每一次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都得益于改革创新,是改革为我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培育了新的生命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深化国有资产监管和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到实行土地征转分离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从打造“四金”农民、建立“三五五”社会保障制度,到建立健全就业增收和家庭财产持续增长机制,从实施中心城区化战略,到探索“宅基地换房”等城市化发展三条基本途径,从在机关实行绩效考核到推行ISO9000认证,我们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适应了率先发展的要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证明,我们每一步发展都是改革的创新成果,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创新是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建立起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有利于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的根本途径。 tujian.org
3 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观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所谓和谐,就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其基础就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其实现途径就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共同发展。政通人和、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尽管和谐是古今中外都关注的一个概念,但以之定性一个社会,却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一个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前人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成果,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他们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明确肯定空想社会主义提出的“社会和谐”思想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古代贤哲们虽然为我们描绘出了“小康”和“大同”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但在以阶级压迫和剥削为经济政治基础的社会中,这些却只能是空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和谐社会才有了实现的条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域的不断拓展,推动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但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环境恶化、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这是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对客观真理认识的一种升华,也是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把和谐社会写进报告,又纳入了党章的总纲,显示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被提升到最高位置,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已经完全以和谐哲学替代斗争哲学。“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发展的核心是人,强调以人为本的和谐观,就是要让每个人的创造力和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构筑一个新的综合发展理念。社会和谐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自然发展等多重关系,涉及诸多领域,但最终目标就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地区片面追求GDP等现象的产生,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甚至损害了一些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以人为本的和谐观,并不是否认经济发展、GDP的增长,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GDP的增长,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区把构建和谐东丽作为历史性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打造拥有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逐步建立起农民就业增收和家庭财产持续增长机制。积极创建充分就业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每年新开发劳动岗位都在10000个以上,今年达到15000个。在城市化进程中,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具有产权的人均15平方米的出租用房或人均7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区被征地农民全部上了养老保险,由区财政出资将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同时,对未被征地的3万多符合退养条件的农民,由区财政出资每人每月发放200元补助金。 tujian.org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我们才能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和谐东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 坚持求真务实的政绩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政绩观就是对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成绩和贡献的总看法,是领导干部世界观和思想作风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思想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和从政行为。作为共产党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应该成为我们作为公仆的最高追求。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重要要求。领导干部要真正贯彻好这一要求,就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上解决创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政绩的问题,各级干部要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打牢政治理论根基,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实践,这样,工作中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前,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少数领导干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机遇意识还不够强,对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措施还不够有力;破解难点难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对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缺乏深入透彻的研究;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等等。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思想偏差、作风不纯的表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和思想道德修养。 tujian.org
我们党一贯倡导求真务实,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要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告诫全党同志要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又突出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要坚决制止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杜绝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程充分表明,求真务实是党抓好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根本准则。正确的政绩观,实质上就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求真务实,就是要坚持深入基层抓落实,不搞高高在上的遥控指挥;就是要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坚持扑下身子攻坚克难,不搞数字出政绩;就是要克服不顾实际、贪大求全的思维,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假大全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就是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思想,坚持从小处抓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不搞重“显绩”轻“潜绩”的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领导干部要在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创出政绩,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为指导,切实做到求真务实,求真就是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在认知上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掌握其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务实”就是及时把求得的真知、真理化为实践、行动,落到具体工作中,多干打基础、备后劲的实事。各级领导干部所从事的事业,都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以求真务实精神指导下的政绩观,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实绩观,就是要从心灵深处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成自己毕生奋斗目标的事业观,这才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倡导的“历史的人干历史的事”的观点就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的集中体现。用求真务实的实践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政绩作为“客观反映主观”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我们在干部考核任用中,始终坚持把“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这既是一种激励,更是对政绩的科学评判。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践证明,只有“求真”,才能认识发展的规律,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务实”,才能落实发展的要求,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求真务实的政绩观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是党的活力和优势所在,也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