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场地震中,和悲痛一样打动人心的是感动。有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亲人的亲情,也有舍弃私人感情服务大家的公心。灾区人民直面灾难时表现出的意志、勇气、力量,和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带给人们的震撼一样,同样让人难忘。纪念为了告慰逝去的生命,也是对那些感动的再一次肯定和表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年后的今天,回望汶川,我们不能不关心地问一句:你们现在还好吗?这问候是给“敬礼娃娃”那些我们已经熟知的人的,也是给成千上万在灾区奋斗着,但我们不知其名的人的。问候过程中,我们必然要关心灾区重建的状况,那些倒塌的住宅学校怎么样了,灾区人民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告别板房?人们的生产生活什么时候能恢复到地震前的水平?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国家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周年祭无疑是对灾后重建阶段性的总结,看灾区在自力更生和各地无私援助下,是否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特大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对一位因在地震中失去亲人而哭泣的小姑娘说:“既然活下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好好活下去,是所有受灾群众共同的课题。受伤致残的人要如何自立自强,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地震留下的残破的家庭,要怎样面对亲人(甚至是多名亲人)的离去,抹平内心的伤痛?社会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张侃说,灾区心理重建需要20年。20年大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要在这20年对这一代人进行长期的心理援助和干预,从而避免心灵创伤变成心理障碍。中央政府将心理重建纳入地震重建总体规划,既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也说明全面重建之路的漫长,依然需要各地各界的支持。四川是天府之国,是我国农业、旅游大省。在大地震中,这两大产业受到影响,当地人民努力重建环境,也是为重振依托于此的经济。防灾减灾,不仅关乎生命财产安全,还影响到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不仅是科学界,也是各地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也是让我们思痛而警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灾难已经镌刻在史书上,而生活还在继续。各地人民采用各种形式纪念地震一周年,不是因为我们爱纠缠过去,而且要从灾难中汲取经验,汲取力量。时光推移,会离2008年5月12日越来越远,但得到的力量和经验,会帮我们打通未来的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