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一直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作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纺织业无论是实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出口总额、国际市场占有率,还是吸纳就业人数等各个方面,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产业布局上存在着严重失衡现象。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纺织工业能力的80%都集中在沿海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产业在某一地区的过于集中,不仅对产业本身发展不利,也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来弊端。一方面是具有资源和成本优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迟迟无法从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受益;另一方面是东部地区竞争压力过大,资源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如棉花、化纤等原料缺口不断加大,使原料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由于纺织工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在全国工业中的占比较大,因此对地区环境保护构成一定威胁。此外,随着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纺织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企业倒闭现象严重,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因为此,国务院出台的《纺织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的构想和思路,要求未来三年内,国家将推动纺织业东中西区域均衡发展,目标之一是在规划期内使中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到20%左右。按照《规划》,国家在东中西部实行不同的发展战略,其中东部沿海发展高技术含量产品,中部地区主要利用劳动力等优势,以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主要在新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其中,“东桑西移”无疑是未来纺织工业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十分关键的一步棋。所谓“东桑西移”,就是重点巩固提高现有200个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基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延伸中西部地区缫丝、织绸产业链,提高企业加工水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际上,《规划》虽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台的,但纺织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早已存在,包括产业布局失衡在内的诸多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并希望解决的。2006年,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就已提出,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在产业转移中形成各具特色、比较优势明显的梯度产业格局。《规划》则是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具体而言,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将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行业和产品。而中西部地区则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规划》还特别提出,将加强内地与新疆的合作,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支持大企业集团将其产业链的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东桑西移”的推进和深化,一方面将将给中西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给东部地区大型纺织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条件。从纺织产业本身来讲,也有利于短期减缓产能过剩,从而在长期保持健康发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