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 30年难以实现国产化,实在令人扼腕。说到原因,笔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列出颇具代表性的几个: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是我国创新成果产业化认识有待提高。从国际产业链的分工来看,我国大多数产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科技贡献率不高、关键技术不掌握、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率低。化工行业也没有摆脱这样的局面。主要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和PTA生产企业差不多,基本是以引进技术为主,至少核心技术还不是我们自己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创新成果产业化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这其中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政府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各环节的密切配合。但现状是,各环节似乎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科研机构和高校虽有创新的积极性,每年成果也不少,但因和企业联系不够密切,市场的针对性不强,相当一部分转移不出去。企业本应积极性高,但因转化创新成果涉及到投入大,见效慢,加之市场的不够规范导致“克隆”新技术行为猖獗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积极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的软环境需要改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体制政策和法制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可否认,这方面的环境正在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比如,国家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但真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远远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题似乎回到了原点:既然人们都知道原因,为什么还是“30年难以国产化”?难道大家谁都不想改变吗?那么为什么都不想改变?是没有能力还是担心利益受损?如果没有能力,那么到底谁有能力?如果担心利益受损,那么到底是谁的利益?换句话问:目前这种存在种种问题的国产化体制,究竟对谁有利?笔者是不是想多了?罢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