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赵玉芬上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绿色化工是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是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典范。加强对现代有机反应的研究,用更低廉的价格、更清洁的工艺合成化学物质和药物,合成出可抗高压和高温的各种新型塑料、燃料添加物、杀虫剂、肥料,甚至诱捕和驱赶蚊虫的药物等,是促进绿色化工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重大需求。
赵玉芬院士分析认为,从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状况来看,目前医药化工、染料等行业的分子合成步骤还比较繁琐,反应条件苛刻,反应选择性不够理想。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对有机反应的机理研究还不够透彻,例如到现在还没有一套内容全面的关于有机反应的专著。随着国内有机化学研究和各种相关化学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有机反应及机理的需求与日俱增。
赵玉芬院士强调,有机反应及机理的研究对有机化工合成和绿色化工有着重大意义,这一点学术界和工业界已有共识。新的合成过程应当更简单快捷,生产效率更高,副产品更少,产生的有害废物也更少,有利于保护环境。有机反应在化工、食品、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方面有着巨大应用潜力,如一些科学家正在用这种方法开发治疗癌症、早老性痴呆症和艾滋病等疾病的新药。它还拓展了科学家研究有机分子的手段,例如用于人工合成复杂的天然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此,她提出科技创新的努力方向:“在当前形势下,应加强对有机反应及机理的研究,使精细化工等行业朝着原料来源丰富、价廉易得、易于制备、反应条件温和的方向迈进;同时,要加强有机反应的研究,重点要使催化性能加强,实现原子经济性,从而减少污染,降低成本和能耗。”
赵玉芬院士深入分析了探讨有机反应机理对绿色化工的重要性:“许多重要的有机反应被誉为有机合成化学发展路途中的里程碑。它们的发现、建立、拓展和完善,带动着有机化学概念上的飞跃、理论上的建树、方法上的创新和工业应用上的突破。因此,加强有机反应及机理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有机分子全合成的发展,促进医药化工、染料、橡胶和塑料等行业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也有助于带动学科发展。”她说,综观科学发展史,很多科学家就是因为对有机化学的突出贡献而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的殊荣。如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由法国人伊万·肖夫和美国人罗伯特·H·格拉布与理查德·R·施罗克3位科学家分享。他们获奖的原因就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给予烯烃复分解反应很高的评价:“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发现,为化学工业制造更多新型化合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够想到,没有哪一种新的化合物是不可以被制造出来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赵玉芬院士透露,在此契机下,加强有机反应等机理的研究,编写一套对各种有机反应进行系统介绍的丛书非常有必要。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08年12月底出版《现代有机反应》丛书正是适时而出的举措。它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企业的39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目前已出版了氧化反应、碳-氮键的生成反应、碳-杂原子键参与的反应、碳-碳键的生成反应和金属催化反应五卷,将为化学、生命、材料、制药、食品及石油等领域带来很大帮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