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化工公司抢占碳捕集“高地” |
2009-05-08 |
|
虽然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和开发阶段,但国际气候变化框架委员会(IPCC)认定,CCS是全球实现快速减排最具希望的技术。为了在深度减排领域抢占先机,陶氏、巴斯夫、伊士曼、普莱克斯等化工巨头近来纷纷“聚焦”碳捕集技术开发。
引领低碳经济增长
据美国从事咨询的BCC研究公司预测,全球CCS的市场规模将从2007年的887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2363亿美元。研究预测,2030年CCS将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占有较高的份额,CCS技术将成为低碳增长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IPCC估算,2100年,采用CCS技术可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5%。同时,国际能源局(IEA)在《能源技术展望2008》报告中指出,CCS是深度减排的重要举措。若成本可接受,2050年CCS可望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50%作出近1/5的贡献。
多种工艺技术并存
目前有三种主要二氧化碳(CO2)捕集工艺,即后燃烧捕集、预燃烧捕集和含氧燃料燃烧捕集工艺。
后燃烧捕集是在石化燃料发电后,采用胺溶剂洗涤、膜分离或制冷分离方法对CO2进行化学法脱除,可对常规电厂进行改造,但费用较昂贵。据花旗集团统计,后燃烧捕集市场2007年规模为515亿美元,市场颇为成熟,在CCS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
tujian.org
预燃烧捕集技术的市场规模约为346亿美元。该工艺采用与后燃烧捕集相同的方法去除CO2,但化石燃料在发电前要先被气化。预燃烧捕集方法可对天然气电厂和一体化气化联合循环(IGCC)装置加以改造,但不能改造常规的粉煤电厂。
含氧燃料燃烧捕集工艺目前仍处于验证阶段,可用于改造常规电厂。该工艺过程要求在接近纯氧的环境下燃烧燃料,得到高CO2浓度的气流,然后采用溶剂吸收或膜法吸附对高浓度CO2气流进行再捕集。含氧燃料燃烧捕集法目前的市场规模约为5亿美元。
位于英国的碳捕集与封存协会表示,上述几种工艺方案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每一种CCS技术都已有投用先例。不过,其问题在于尚未建设规模装置来评估装置成本并确保其功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
化工巨头抢占先机
全球低碳经济热潮中,开发碳减排技术尤其是CCS技术,已经成为跨国化工公司的热门课题。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目前都在开发先进的胺基洗涤技术,用于脱除烟气中的CO2。巴斯夫公司与德国电力公司RWEPower及气体和工程公司林德合作,正在德国建设CCS中型装置,脱除褐煤发电厂烟气中的CO2。该项目将于2010年建成,新的溶剂可大大提高电厂烟气中的CO2脱除率。同时,巴斯夫公司还致力于电厂改造的后燃烧捕集技术的开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美国依士曼化学公司对开发CCS技术用于CO2减排也有很大兴趣。该公司瞄准用CO2提高石油采收率的CCS应用领域,并将在美国进行试验。
工业气体公司林德、法液空、普莱克斯和空气产品等公司也已涉足CCS领域。美国普莱克斯公司的氧气—煤炭(oxy-coal)技术,可为新旧燃煤锅炉CO2减排90%以上带来发展机遇。普莱克斯公司透露,将接受美国能源部有关洁净煤行动计划的资助,在美国纽约州Jamestown的50MW燃煤电厂来验证其氧气—煤炭和CO2处理技术。这将是第一个完全一体化的氧气—煤炭系统。
空气产品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低成本CO2净化和压缩技术,这两种技术已经在一些中型项目上开始推进。该公司表示,许多CCS解决方案都需要大量的氧气,该公司的先进技术有助于使氧气成本降低30%。同时,该公司还在开发新一代离子迁移膜空分技术。
林德公司则正在开发从烟气中捕集和分离CO2的溶剂与膜,并将利用捕集的CO2制取某些化学品的替代原料。林德公司的大多数项目都在欧洲,涉及到三类CCS处理技术。
此外,IGCC碳分离技术也已应用于化学工业。GE能源公司的气化技术可从合成气转化和碳分离方面来改进各种化工过程,现已有33套工业化装置采用GE公司的IGCC技术进行捕集碳。该公司正在继续投资先进技术,帮助用户降低气化技术的成本并提高性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