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传统磷酸生产工艺将发生巨大变革 |
2009-05-08 |
|
自主开发的“5m3 高炉磷酸”中试项目获得成功,50立方米工业化实验项目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
记者从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贵州省毕节实验区高炉磷酸工艺项目汇报会”上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立方米高炉磷酸中试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50立方米工业化实验项目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这标志着我国传统的“湿法”磷酸生产工艺将发生质的飞跃。
据介绍,“5m3 高炉磷酸”中试试验装备于去年12月经过连续28天正常运行,直接使用含P2O517.05%、MgO9.6%的织金高镁低品位磷矿制得了可生产合格磷铵、磷酸氢钙等重要农用产品的磷酸;掺烧白煤代焦20%的运行试验,情况正常,还有上调的空间;实现了污水循环利用;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时发生爆炸、运行阻塞和温度控制等技术难题得到有效的克服,证实以煤、磷资源结构为基础的热法高炉磷酸创新工艺是可行的。
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成员、贵州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常务副组长,中国农业大学常近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5m3高炉磷酸中试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领导同志都作了重要批示。这次项目汇报会就是由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贵州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协贵州省委员会联合举行的,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等有关部委的领导参加会议并专门听取了汇报。
在汇报会上,专利发明人、贵州省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马叔骥作介绍说,高炉磷酸法生产工艺主要是用磷矿与煤在高炉中通过一定的工艺条件燃烧反应直接生成磷酸。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湿法磷酸生产工艺技术的特点,2002年,该工艺技术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马叔骥说,与传统的“湿法“工艺相比,新工艺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是:具备了克服现行“热法”和“湿法”磷酸工艺的各种弊端和吸取了过去曾进行过的有关科研项目的有益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一个在化肥行业领域符合科学发展观新方针要求和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实现煤、磷资源更合理配置,利用效果更好的创新科技体系。
可以改变现国内外占统治地位的“湿法”磷酸工艺建立在优质硫、磷资源结构上,很不适合我国缺油少气的现状,从而为实现符合我国国情,以煤、磷资源结构来生产磷酸进一步加工为高效复肥支持我国农业的大量需求。
解决国内外磷化行业一直不能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的重大难题,为我国90%以上的巨大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辟直接利用的新途经,其效果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报告表明,按现行工艺要求和消费量计算我国现行磷矿资源的保障年限仅有10年,通过我们创新科技的努力,可提高到150年(仅云、贵两省的磷资源就可保障100年以上)。
应用该工艺技术可以实现同一煤、磷资源情况下,在同一企业内进行高效复肥的生产。显然,这种模式不论在高效利用资源还是在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方面都优于现行的外购液氨来配套生产高效复肥的模式。
“高炉磷酸”与火电企业结合,进行创新科技循环经济的组合运行,可以解决火电企业一直难以解决的固体废渣与废气中SO2、CO2的污染源由现行的治理模式向开发型模式的有利转化,实现火电行业循环经济3R准则的核心价值--资源的最大利用化,使火电行业的污染源为“新资源”,让“污染物”变“新财富”的最佳开发模式的转化。
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项目专家组组长王录生说,贵州是我国同时拥有巨大煤、磷资源的唯一省份,而毕节地区则是贵州煤、磷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磷矿占全省的52%,煤占45%)。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以探索全新科学发展道路为宗旨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神圣使命,于198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在过去的20年,毕节试验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三大主题”,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变救济扶贫为开发扶贫,大力实施经济开发和人口控制。同时,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建设,以生态的不断恢复促进经济发展,从而走出贫困--人口增速失控--生态严重恶化进而加剧贫困的陷阱。经历20年的发展,毕节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成10倍的增长,由全省倒数第一变成九个地州市正数第三名。事实证明,胡总书记当年创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三大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是十分正确的。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国强在汇报上说,现在摆在毕节试验区面前的共同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的20年,展望、安排未来的20年”。由于煤、磷资源富集,毕节试验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之一将是煤、电、磷一体化和磷复肥工业。 贵州省“十一五”规划中列入两项涉磷重大项目,即《煤电磷一体化》和《磷复肥基地建设》,总投资220亿元。这两个项目不仅对毕节试验区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为我国磷肥生产开辟新的来源。高炉磷酸5立方米中试虽然已基本成功,但是到实现新工艺的产业化,还有50立方米工业化实验等一系列工作要做。高炉磷酸项目的成功将使煤、磷、电一体化循环经济成为可能,对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关心、支持这个项目,使其早日走完从中试到产业化的全过程。
据介绍,一期5m3高炉磷酸中试项目预计今年8月~9月完成鉴定评审。二期将建设50m3高炉工业规模煤、磷资源循环经济系列创新科技示范工程,实现“高”法磷酸工业化中型企业(8000~10000万吨/年磷酸)规模的新工艺体系,作为可推广应用的示范工程;同时研发、生产相应的磷化产品,在完成科研任务后,能自负盈亏,自主运营。这不仅为煤、磷资源循环经济的系列创新科技项目的开展打下所需稳定科技人员队伍的坚实基础,也可减少后期部份科研经费的投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