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我国有机氟硅一体发展渐成趋势
2009-05-08
我国有机氟硅一体发展渐成趋势   近年来,国内许多知名氟化工生产企业在迅速壮大甲烷氯化物自给能力的 同时,纷纷瞄准了有机硅产业进行发展,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氟、硅一 体化发展的趋势:继去年江苏梅兰集团2.5万吨有机硅装置投产后,浙江巨化集 团和山东东岳集团也都分别兴建了6万吨装置,并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   有关专家为此分析指出:氟、硅两大产业链在同一区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都以甲烷氯化物为原料,而裂解成单体后又都副产氯化氢(HCl)。由于HCl在 两大产业链的单体加工过程中仅起媒介作用,因此,提高氯的原子经济性(做好 副产盐酸的循环利用),将有助于中国氟硅产业的整体效益水平提升。   据专家分析,近年来,甲烷氯化物和有机硅两大产业一体化过程,大体可 分为4种:第一类是从甲烷氯化物向有机硅和氟材料延伸发展。代表企业是江苏 梅兰集团。该集团最初是从电化厂起家的,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从氯碱到甲 烷氯化物再到有机硅和氟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在发挥产业链优势的同时,梅兰 集团全面推进产业链的集成创新,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军,其12万 吨/年超高纯甲烷氯化物项目,是目前国际上生产甲烷氯化物最先进的甲醇法 工艺。   第二类是从含氟材料向甲烷氯化物的延伸发展。代表企业是山东东岳集团 。本世纪初,该集团制冷剂和四氟乙烯发展迅速,却出现过因为不能大量进口 氯仿,而不得不限产的困境。于是东岳用5年的时间把甲烷氯化物从零发展到了 12万吨水平,最终的产量会达到30万吨的水平。而这个产业链的延伸,不仅仅 是甲烷氯化物,而是一鼓作气发展到了氯碱、热电厂和盐场。   第三类是区域配套或者集团内部互供。典型的例子是昊华集团把四川鸿鹤 精细化工纳入旗下,为同处一市的晨光研究院提供甲烷氯化物和R22。此外,江 苏常熟氟化工园也有专门生产甲烷氯化物的配套企业。   第四类是由最初的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发展而来。典型代表是浙江新安化工 集团。该集团靠生产草甘膦起家,最初为解决大量副产盐酸,而上马小规模的 有机硅。而有机硅副产的盐酸又回到农药作原料,形成独具特色的氯原子循环 经济链。现在,有机硅已成为新安化工的当家花旦。   国外企业有一个惯例,做有机氟的,很少做有机硅;同样,做有机硅的, 很少做有机氟。许多专家的解释是因为这两大行业开发的主要难点在下游产品 的开发,而不是单体。一旦进入下游开发,想做好哪个产业链都非常难。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许多有机氟硅一体化发展的企业?一是目前我国氟硅 资源丰富,且往往在同一地区出现。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尽管目前我国有机 氟、硅产业发展较快,有机氟硅产业的整体水平,还仅仅处在单体和初级聚合 物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原材料成本和副产品循环利用效率才显得尤为重要 。据介绍,有机氟、硅一体化发展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氯原子的循环利 用,再具体一点就是实现副产盐酸的循环利用。在这方面,我国的利用率明显 偏低,必须加以解决。   据山东东岳集团的一位技术人员介绍,目前该公司的甲烷氯化物装置主要 生产氯仿,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四氯化碳。现在,四氯化碳不能再卖给外面企业 ,只能通过12000吨/年四氯化碳转化装置转换成一氯甲烷,既没有效益,又不 好平衡。而一旦今年的6万吨有机硅项目投产,这部分产品恰好能够弥补有机硅 所需要补充的一氯甲烷部分缺口。   由于氟硅企业的自主配套和外来氟硅企业的加入,我国甲烷氯化物、有机 氟硅产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面对产量不菲的副产盐酸,目前国内企业纷纷为 其寻资源化发展路径,而不再当作副产品外卖。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