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生物塑料袋有望走入百姓家
2009-05-08
曾在奥运会上大出风头的生物降解塑料袋,已纳入北京市科委2009年的推广专项,并有望不久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是2008年12月底从中国生态环境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传出的消息。

据介绍,北京奥运会共使用了7种规格的全降解塑料袋共计500多万个,这些塑料袋完全由玉米淀粉制成。在完成其使命后,这500多万个塑料袋经过堆肥处理,一个月时间内全部降解,回归自然。

成本高是瓶颈

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由于受成本较高和原料供应不足的制约,一直难以大规模产业化。

目前,我国已经生产和销售生物降解塑料的企业有30余家,但真正具备成熟技术的企业并不多,整体产能有限。“推广生物降解塑料袋的主要困难是成本问题。”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副主任万荣分析说,因其生产技术成本过高,这种新型生物降解塑料袋通常是普通塑料袋价格的2至3倍。奥运会使用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因高品质的限定,其成本就为普通塑料袋的4倍左右,所以市场的总体应用还不多。

记者走访一些商场发现,生物降解塑料袋呼声较高,但目前在市场上并不受宠。根据限塑令相关规定,生物降解塑料袋也要增加厚度,这将导致生物降解塑料袋成本进一步增加。一些商家认为,尽管塑料袋现在是有偿使用,但是与普通塑料袋相比,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袋并不能为商家带来多少利益,这也使得商家对降解塑料袋的态度并不积极。“除少量超市在进行试用外,当前国内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主要还是出口,因为我国对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并没有鼓励性的政策。生物降解塑料袋是塑料袋的一种,也要遵守游戏规则。”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万荣表示,生物降解塑料袋有可能通过政策扶持进入超市等,但由于成本较高,推广有难度,因此具体的扶持政策还在研究制定当中。这种塑料袋每个1元左右,一旦推广后,随着技术的提高,成本也将逐渐下降,生物降解塑料袋走进百姓家庭的日子将不会遥远。

市场优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塑料产量的不断增长和用途的不断扩大,其废弃物也日益增多。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北京市日产垃圾大约就1.2万吨,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仅超市的塑料袋每天的消耗量就达到5吨左右。这些废弃物绝大多数是传统塑料制品,无论填埋还是焚烧,对环境都有很大危害。因此,发展生物降解塑料,前景广阔。

美国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日前发布的一份《欧洲生物塑料市场》研究报告称,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来分析,生物塑料产品尚处于萌芽期和发展期,市场存在巨大增长潜力,目前正在向一些终端应用领域增强渗透力度。

例如在欧洲,生物塑料主要应用于塑料袋、新鲜产品包装和农膜,而且,生物塑料正在逐步替代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塑料终端的应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在流行绿色产品的今天,生物塑料由于其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特性而大受终端用户的欢迎。但是,专家指出,自从去年6月1日我国实行限塑令以来,老百姓手里拎的、超市收银台上摆的到处都是标有“可降解”字样的塑料袋,“这些超市里看到的可降解塑料袋,基本都不是全降解的产品。超市使用的是符合标准的环保购物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表示,生物降解塑料是今后我国乃至世界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陈国强也认为,在我国石油资源短缺、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白色污染十分严重的背景下,推动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乃至催生一个新的生态塑料产业,是产业转型的一个重大方向,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其产业化进程将会大大缩短。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