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聚丙烯市场过剩的压力日益增大,中国该如何面对?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中国发展聚丙烯的大好机遇,应乘势而上,加快步伐,做大做强,力争在三五年时间里见到成效,确立中国聚丙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007年,世界聚丙烯的生产能力已达4698.2万吨,市场消费量达到4435.1万吨。我国聚丙烯总生产能力已达到691万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溶剂法、液相本体-气相法、间歇式液相本体法、气相法等多种生产工艺并举,大中小型生产模式共存的生产格局。目前,我国聚丙烯产量来自乙烯联合生产企业的约占40%,以炼油厂副产丙烯为原料的约占60%。 我国是聚丙烯的消费大国,高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带来新的聚丙烯工业投资热潮。预计2010年前后,我国聚丙烯工业将进入新一轮投资高峰期,届时将有近680万吨产能陆续投产(包括在建和扩建项目)。在这些新建装置中,除了少数几套规模20万吨级外,绝大多数超过30万吨级,达到世界级规模,抗风险能力强。若这些拟在建项目均能按期投产,2010年我国聚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300万吨。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应该看到,我国聚丙烯还存在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等问题,聚丙烯工业的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tujian.org 由于国内聚丙烯的消费量增长很快,而产量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因此导致通用牌号树脂供应多,而高中档产品空缺严重。在高端市场和部分中端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的国外生产商凭借地域和低成本优势,将继续扩大对华出口。我国聚丙烯装置通常与乙烯厂和炼油厂配套建设,中小装置居多,装置布局过于分散。北方装置生产的聚丙烯除部分商品就地加工编织制品外,其余产品南运,运输成本过高。珠三角市场基本饱和,长三角市场潜力有限。为抢占先机,部分聚丙烯下游加工企业战略北移,但东北和西北市场距离“做强、做大”尚有距离。由于竞争激烈,聚丙烯行业重新洗牌不可避免,中小型装置逐步退出生产领域将成为必然结局。 加快发展迎接挑战 目前,全球聚丙烯市场将面临过剩的巨大压力。中东成为聚丙烯新建项目的热土,中东几套大型出口型装置投产后,廉价的产品将会大批量涌入国门,并将逐步取代韩、日等传统出口大国的地位,届时我国的聚丙烯企业也将遭遇强烈的冲击。我国在建和扩建的聚丙烯新增产能也即将投产,市场供给量将快速增加。新增产能量大,行业重组加剧,但同时企业的原料成本又居高不下,这将迫使企业降低开工率,而整个聚丙烯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将受到不同的影响。由于新增产能过于集中,市场将重点消化扩能高峰期形成的产能,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对此,我国聚丙烯工业必须加快发展迎接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加紧在建和扩建聚丙烯项目来满足国内市场消费。2008年以来,中原石化、茂名石化等聚丙烯成功投产,以及宁夏炼化等大型企业拉开了新一轮在建和扩建序幕,促进了聚丙烯的国产化,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扩大了聚丙烯生产升级达到世界级规模,加大了项目整体优势和抗风险能力。从产能格局来看,中石化新增产能绝大多数辐射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中石油装置全部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北开发地区。 第二,加紧行业重组和企业间并购,促使中国化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国内化工企业应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通过行业重组并购政策来推动国内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以往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即发展成为上游供应商,降低采购和营销成本;用技术创新来降低产品成本;用提高生产规模来降低产品环保成本。 第三,扩大国际出口贸易。目前世界聚丙烯市场的重心正在东移,中国近邻印度与中国一起将成为全球聚丙烯消费增长的原动力。近年来印度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这极大地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印度还是亚洲巨大的汽车、各类器具和包装食品市场之一,加之印度正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这一切都刺激了聚丙烯消费的强劲增长,届时还将有大量聚丙烯衍生物进口。我国聚丙烯行业要加快壮大实力,利用地域优势辐射邻邦,扩大国际出口贸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