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美国金融风暴逐渐波及实体经济,汽车市场遭遇沉重打击,全球车市陷于萎缩,由此对轮胎行业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之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以及去年出口退税率调低的滞后影响等,轮胎企业生产成本刚性上升,产成品库存不断增加,出口增幅同比大幅下降,经济效益全面下滑,轮胎市场寒意渐浓。 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的统计数据分析,今年1~8月,国内轮胎行业产销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是生产经营有发展,但盈利能力减弱。会员企业轮胎产值同比增长22.7%,但利润同比却下降15.3%。其中,利润下降的企业占33.3%,亏损企业占26.2%。 二是轮胎产量仍保持增长,但增幅有所下降。轮胎产量同比增长了12%,但增幅同比回落了8.9个百分点。其中,子午胎产量增长仍然较快,同比增长21.5%,特别是全钢子午胎同比增长33%,比上年高出1.7个百分点,表明轮胎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卓有成效。 三是销售收入有增长,但产成品库存不断上升。轮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9%。其中,子午胎增长30.3%,占销售总收入的73.3%,同比高出3.5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生产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有所增加。但轮胎产成品库存大幅上升,同比增长37.8%,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是轮胎出口增幅下降,但子午胎出口比例增大。协会统计,轮胎出口交货量同比增长9.6%。其中,子午胎出口增长了21.1%,占出口总量的86.2%,同比高出6.9个百分点,说明出口高附加值的子午胎数量大大增加。另据海关统计,1~8月我国共出口轮胎1.3876亿条(扣除摩托车胎和自行车胎),同比增长6.3%,增幅同比大幅下降了21%。 由于我国轮胎出口量占产量的1/3左右,因此严峻的出口形势将使轮胎行业面临更大的困难。影响我国轮胎出口的因素较多,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变化幅度过大、天然胶进口关税过高以及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等。据轮胎企业测算,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到5%,企业利润减少了6个百分点,大大压缩了轮胎企业的利润空间。由于出口受阻,使企业库存增加或生产能力放空,不少企业开三停四或减产限产,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为此,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已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提高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出口退税率。 总体上看,目前是我国轮胎工业发展突破的关键时期,轮胎企业必须下大力气消化制约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提高抗风险能力,避免大起大落。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从重产量扩张转变到重质量效益;要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改变目前轮胎市场存在的产品质量同质化、新产品同步化和销售市场同地化的竞争现状,加快开发适应市场要求的扁平化、高速度性能、低滚动阻力的节能、安全、环保轮胎;要严格核算生产经营成本,以销定产,大胆应用新材料,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开拓出口市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