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非茂金属催化剂有望工业化 |
2009-05-08 |
|
随着“研究非茂金属配合物负载前后性能变化规律”项目上周在扬子石化正式启动,我国非茂金属催化剂的研发步入崭新阶段。此前新型结构可控烯烃聚合催化剂研制已列入国家“863”计划,在此基础上,该项目完成后有望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非茂金属催化剂。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化学家发现的非茂金属催化剂,由于可按照预定目的精确控制聚合物的链结构,具备传统Z-N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不具有的多种性能,从而成为世界聚烯烃催化剂的研发热点。我国科研人员也积极开展了该催化剂的研发。 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为依托,扬子石化参与的新型结构可控烯烃聚合催化剂研制课题,早在2004年就通过了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的验收。课题组采用新的设计方法,成功合成出聚烯烃结构可控的STS系列新型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在提高稳定性和催化效率,减少助催化剂用量和降低主催化剂成本,适应多种聚合工艺要求等方面,均能满足工业化要求,用其合成的聚烯烃产品具有特殊的力学性能。 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为我国聚烯烃工业提高档次,向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该项目已经申请了8项国内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 为使该催化剂尽早实现工业化,扬子石化继续加强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工作,自主设计和建造了非茂金属配合物中试合成装置及其配套的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催化剂中试装置,生产淤浆工艺用催化剂。现已形成了催化剂制备上下游一体化的全流程装置,成功生产出高活性、高堆密度的合格批量非茂金属催化剂,实现了该催化剂的中试制备。扬子石化还确定了淤浆工艺用催化剂试制交联聚乙烯专用料的工艺条件,并在公司塑料厂进行了工业化试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次扬子石化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将通过该课题,研究非茂金属催化剂配合物负载化前后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性能,找到负载化影响催化剂性能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的负载化条件建议,为非茂金属催化剂的最终产业化奠定基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