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草剂施了二次:稗草很旺 水稻歉收 |
2009-05-08 |
|
10月份以来,租耕农何应一直很烦恼。
原来,何应在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沙尾二村租了90亩地,种植的优质常规稻“中野占”因喷施除草剂“杀稗亡”,导致水稻生长缓慢,抽穗推迟,其中近5亩水稻已枯黄倒地,颗粒无收,预计造成经济损失近6万元。目前,田间的稗草仍在疯狂地生长…… 南方农村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类似老何这样使用“杀稗亡”后出现稗草不死的现象,在当地还有四、五个。目前,老何准备将此事向南沙区农林水利局反映,并就“杀稗亡”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向厂家提出交涉。 农户:草没杀死水稻却枯黄 10月25日,记者在沙尾二村田间现场看到,与旁边其他农户水稻相比,何应种植的显得异常矮小,株高不足1米,叶片枯黄。尽管稻苗在秋风中抽穗扬花,但生长得格外的稀疏、零散。而田间成片生长的稗草相对健壮,穗粒饱满,呈束状丛生,个体比禾苗要高达1.5米,有红色的株型也有白色的。不过,红的稗草品种比白的多两倍以上。 “别人种水稻收割稻谷,而我们稻田采收的将是一片稗草,这造晚稻肯定减产,幅度近七成,预计损失近6万元。”负责田间技术管理的冯树根无奈地告诉记者。 据冯树根介绍,他们的水稻已经连续用了4年“杀稗亡”了,按正常用药量8包/亩施用,前3年效果都不错,但今年早造却出现了一点问题,杀草不干净。他们怀疑自己可能是操作不当或者是喷药期间雨水较多造成的。而且,他们已将情况反映给了番禺经销商阿全。“阿全建议我们在晚造加大用量。”冯树根告诉记者,这批水稻是2008年7月下旬开始播种,直播后待秧苗长至10厘米(约3片叶)即开始第一次除草,全部喷施“杀稗亡”,均由江苏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用药量16包/亩,每包净重5克,并以每包兑水8斤的浓度施用;喷药当天气温正常,没有出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但是用药后发现,“杀稗亡”杀草效果很差,稗草得不到有效克制,仍然生长很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现情况不对后,冯树根向阿全及时反映了情况。 约过20天后,阿全说要加大药剂使用量,于是增加到24包/亩的用药量,同样以每包兑水8斤来进行喷施。几天过后,稗草还是照样生长,似乎完全没有受到药剂的影响。但是,田里的禾苗却开始大面积返黄,部分叶片枯萎脱落,生长几乎处于停止状态。 看到水稻田里的稗草一天一天地狂长而禾苗不断枯黄,老何心急了,他马上去找阿全,要求其前来现场察看。看后,阿全觉得十分奇怪,于是向“杀稗亡”广东总经销广州市瑞农植保技术有限公司反映情况。 经销商:农户使用不当造成 “‘杀稗亡’在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推广应用已10多年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广东省农业厅指定为除草药剂重点推广品种,质量应该没有问题。”25日,广州市瑞农植保技术有限公司(原广东省植保技术咨询服务部)区域销售代表郭云对记者说。 对于用户老何提出的质疑,郭云这样解释:稗草特别是红色品种,其生势旺壮变异快,抗药性很强。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说明来配方喷施,每亩推荐用量是8包,但老何私下用量加倍,每亩高达20多包,严重过量,致使水稻产生药害。 “这是农户自己使用不当造成的,与药剂质量无关。”郭云说,生产厂家表示,只是对“杀稗亡”产品质量中的有效成分负责,对稗草产生的抗药性并不负责。如果老何质疑这批“杀稗亡”产品质量有问题,可以委托省植保站来进行有关检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阿全是我们的朋友,他也向郭云承认,是他给了我们加大用药量的建议。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加大了二三倍的量后,水稻死了,草都还杀不死,这难道还说明不了问题?!”冯树根告诉记者,阿全并没有能力赔偿他们,希望厂家能够给予赔偿。 阿全对此不置可否,但告诉记者,“别找我,有任何事情你们去找郭云。” 记者发现,“杀稗亡”包装标明用途是:该产品为水稻田除稗剂,可防除1-7叶期稗草。并没有规定红色稗草品种不能使用。 “杀稗亡”为何杀不死稗草?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还是农户使用药剂不当?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除草剂研究专家钟国华副教授。钟国华认为,“杀稗亡”有效成分是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按理说药用成分充足,杀草是有效的,只是该产品使用时间太长了,很可能还受其他方面的影响,如使用方法不当或者稗草生长苗期超过3片叶以上。“稗草近几年出现抗药性是事实,但不至于这么严重。”钟国华建议农户将产品送去权威部门检测。 有关事件的进展情况,本报将继续追踪报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