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建议我国应及早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
2009-05-08 |
|
“现在,我们企业的日子实在难过,为了保住生产经营费用和市场份额,甲醇甚至开始低于成本价销售了,眼下的情况与4个月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内蒙古博源联合化工有限公司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马强在谈及近期的国内甲醇市场时,情绪十分低落。据他介绍,国内甲醇市场价格从今年5月份开始暴涨,最高时接近5000元(吨价,下同),然而从9月上旬开始下跌,一直跌落到现在的2000元。从全国各区域市场来看,10月下旬以来,华北地区市场继续迅速下行,跌势难挡。目前主流行情徘徊在2000~2300元,企业开工率不足50%。博源化工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有两套天然气制甲醇装置,总产能为100万吨,他们对市场的感受几乎代表了所有甲醇企业现在的境遇。 甲醇行情缘何上演高台跳水?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天河化工公司副总经理欧慷、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副总经理周林峰以及马强等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有三大利空因素,使甲醇走出如此惨淡行情。 其一,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国内,企业经营惨淡,全球大气候影响导致下游需求萎缩,甲醇消费量锐减。全球经济不景气,大部分化工产品都在大幅跳水,甲醇也不例外;下游产品整体开工下降,对甲醇的需求日益缩水,供应商只得不断下调价格来刺激出货;市场价格下滑又严重影响了商家的信心,采购观望心理浓厚,因此甲醇行情每况愈下。以下游产业二甲醚为例,二甲醚的价格受到液化气的价格制约,石油价格不断回落,液化气价格走低,使二甲醚价格大幅下滑,二甲醚企业步履维艰,许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对甲醇的需求急剧减少。另外,国家没有出台甲醇汽油标准,也制约了甲醇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二,近年国内甲醇产能大幅增长,市场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呈现供过于求局面。甲醇价格下跌,与前期油价上涨后,产能释放过快有关。2006年、2007年,我国甲醇产能分别增加87%和22%,2008年预计产能增加32%,所以甲醇价格大跌在所难免。由于近几年甲醇产业效益可观,众多企业涉足甲醇,新增产能也在不断释放。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甲醇工业发展迅速,截至目前,我国规划中的甲醇项目近100项,总能力约5000万吨/年,如果在建和规划中的项目均能按计划实施,到2010年全国甲醇产能将达到6000万吨。考虑到国家发改委紧急叫停煤化工项目,一批规划中的煤化工项目将被搁置,另外有200万~300万吨/年缺乏竞争能力的小型装置被迫关停,到2010年,我国将新增甲醇能力1000万~1500万吨,总产能达到2000万~2500万吨。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预测,2010年和2015年我国甲醇消费量分别为1250万吨和2000万吨,届时产能将严重过剩。
其三,国际市场冲击国内,国内甲醇产业竞争力不强。近期,伊朗和沙特的大甲醇对国内冲击比较大,中国港口精甲醇到岸价仅为350~395美元,而对于生产成本只有60~80美元的国际甲醇制造商来说,即使中国国内甲醇价格再低仍有利可图。一些专家还预测,未来短期内甲醇行情仍将难以恢复,后市并不乐观,有的专家甚至认为,低迷行情将持续到一年以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发出呼吁,要避免企业间相互压价,以阻止甲醇价格继续下滑。另有专家建议,我国甲醇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尽快建立起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国际甲醇制造商的产业发展动态和国际甲醇市场的变化。未来几年,市场上一旦发现国际甲醇制造商的倾销行为,行业协会和专家要实时对产业损害程度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测算,在适当的时机祭起反倾销大旗,以期达到产业保护和资源保护并重的目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