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短短半年时间,浓硝酸市场经历了一场过山车般的洗礼,扶摇直上之后又迅速直线坠落。 2008年4~7月份,国内浓硝酸市场的主流价格从年初1000多元(吨价,下同)拉升至4000多元,涨幅和涨速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令人惊诧不已。而在9~10月短短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国内浓硝酸市场主流价格又由4100~4200元的历史高点,直线坠落至1700~1800元,回落了2400元,月落幅度竟然高达42.86%。市场跌宕幅度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对于浓硝酸行情大起大落,不同的人又有着不同的解释,众说纷纭。不过总体上本次硝酸市场价格急跌的原因主要在八个方面: 其一,下游需求锐减。进入8月份后,因北京奥运导致的交通管制、安全管制和环保管制,造成硝酸需求严重不足。这种压力最先在河北、山东一带得到显现,周边地区很多化工企业的原料和产品运输中断,硝酸下游用户多数企业被迫减产停产,大量富裕硝酸货源被迫低价南运,打乱了原有的市场平衡。 其二,行业对奥运影响估计不足。奥运前夕,很多企业和经营单位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认为奥运之后很多产品价格会大涨,因此大量囤积生产原料和产品物资。而当奥运的交通、安全和环保“三大管制”造成大面积化工企业停产减产,需求疲软时,各种产品的市场价格纷纷跳水,造成这些囤积货物单位资金缩水,现金流崩断,更加剧了停产、减产的严重程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三,行业组织乏力,价格失控。8月中旬硝酸行业曾召开过一次市场研讨会议,大家通过信息交流,都意识到了当时硝酸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已不是单纯降价所能解决的。但由于会议只有简单交流,没有拿出解决市场需求问题的实质性办法,会后大家各自为战,盲目操作,市场一片混乱。 其四,信用危机导致市场危机。由于个别企业诚信丧失,给一些不良客户可乘之机,各种谣言四起,而大家的互不信任又使这些谣言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最终大家在谣言的蛊惑下将市场价格越压越低,市场需求却并没有因价格直线跳水而有任何增加。 其五,同业相残。由于上半年硝酸价格暴涨,各硝酸企业或多或少地都赚到了,血液充沛体质强盛,互不服气,谁也不愿意提前退出战场,都想把别人打垮成为最后的赢家。尽管硝酸行业间大家很清楚目前硝酸市场不是价格原因,但大家依然坚守“让利不让市场”的原始营销理念,以价格杀出自己一块领地,以致最终将价格拼到了地板之下。 其六,两节影响。由于今年的中秋节是第一次全国性放假,加上与国庆节的时间相连,两节期间部分生产经营企业和运输单位放假休息,影响了部分生产需求和物流。 其七,前期获利回吐。力学原理反作用力与作用力成正比。市场规律亦然,有暴涨必有暴跌,只不过跌的速度远远比涨的速度快得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八,经济危机传导。由美国次贷危机传导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并且影响到实体经济,已很快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作为化工基本生产原料“三酸两碱”之一的硝酸,在全国化工产品的“跌声一片”中,又岂能全身而退? 对于后市,由于掺加了全球经济危机和整个化工市场疲软的因素,硝酸市场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行业问题,也不是硝酸企业自身所能解决的。从目前来看,硝酸市场的启动要依赖于下游苯胺、MDI、硝化棉、染料等行业的复苏。面对硝酸市场现状,硝酸企业当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根据装置条件,有选择性地开车。即有多套装置的企业,可以选择减少或停止成本相对较高的落后装置的生产负荷,降低综合生产成本。二是根据市场形势,分时段调整产量。在当前市场价格接近和低于生产成本的条件下,硝酸企业与其降价,让上半年已获的利益再回吐出来,不如在四季度减产,减少亏损,至少能保住已到手的原有利润。三是进行企业内部成本分析,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多产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产品,压缩利润过低的产品产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