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上海化工:在世界级石化基地烙上中国印
2009-05-08
记者手中有两张图,一张是1978年上海地区化工企业分布图,另一张是现在的上海六大产业基地分布图。两图对比,折射出30年间上海化学工业发生的巨变。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犹如化工反应注入的催化剂,引发了高效反应,推进上海化工高速发展,一个可与比利时安特卫普、新加坡裕廊、德国路德维希相媲美的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正在中国上海崛起。
从30年前的图上可以看到,当时数百家化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中心城区、苏州河沿线,以及“二五”时期建成的地处黄浦江中游的吴泾工业区。而在新图上,在6400平方千米的上海版图上,最大的是位于西南方杭州湾畔的石油和化工基地。这里坐落着占地29.4平方千米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占地9.4平方千米的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以及北侧的金山国际化工城、奉贤化工园区等,总面积达50多平方千米。
走出计划体制羁绊
上海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发祥地,曾创造了中国的许多第一。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羁绊,上海化工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档次不高,发展不快。
上海化工的管理体制先由原上海市化工局行业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的“政企职责分离”、“政资分理”的上海化工控股(集团)公司,之后又改制为完全走向市场的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政府的一些职能由市化工行业协会承担。国有企业通过调整、兼并、重组、上市,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市政府大力鼓励社会投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涌现出一批乡镇化工、民营化工和中外合资化工企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建设一流化工基地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部署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市政府把石油化工产业提升到上海两大基础产业之一和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同时,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布局优化相协调,要求化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2001年,天原化工公司从市区搬进上海化工区,成为在该区首个投产的企业。之后,华谊集团下属部分企业,结合改造升级,也陆续迁到化工园区。上海还加大了清理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项目力度,实施“关停并转迁”。上海以“腾笼换鸟”方式,淘汰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2000多个,完成100多家危化企业的调整。调整、改造开创了上海化工新局面,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和多联产煤化工为龙头,以清洁工艺、低耗能为生产过程,以精细化工产品和新材料为特色的新格局;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工艺先进化、装置规模大型化、资源消耗循环化、环境污染减量化的发展模式。
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进
上海化工人一直有一个梦想:在杭州湾北部的漕泾地区,建设一个如同欧洲安特卫普、路德维希的世界级化工城。1996年,在开发浦东政策的带动下,上海市决定在漕泾兴建现代化化工区。自2001年1月化工区一期工程拉开大规模建设序幕以来, BP、巴斯夫、拜耳、德固赛、陶氏、亨斯迈、孚宝、法液空等世界著名公司成为投资主体,他们或独资或合资,加上中石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华谊集团等国内大型骨干企业在内,至今年8月,化工区已累计投资135亿美元。这是步入新世纪后,上海乃至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至2007年,化工区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48.7%,今年有望突破700亿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稳定的开放政策,也吸引化工外企研发中心前来生根落户。在国家高科技园的浦东张江,陶氏、杜邦、罗门哈斯、GE、朗盛、罗氏、霍尼韦尔、瓦克、伊士曼等都建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离张江不远,还有巴斯夫、拜耳等公司的世界级研发基地。
30年来,上海化工行业创新体制,改革发展,已走上了开放化、规模化、全球化、差异化之路。特别是近10多年来,全行业一直以两位数的比例实现增长,其平均增速高于上海GDP的增长。2007年,上海市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产值达2491亿元,其中外资企业的贡献率约1/3。
有专家分析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来华发展,在与国内开展竞争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了投资,带来了先进技术和产品,为下游企业提供了优良原材料和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双赢。外电曾有报道说,上海化工区的建设将给中国化工产业带来一场“革命”;美国休斯顿的化工专家也预言,上海化工的崛起使我们相信,中国有望成为21世纪全球化学工业的巨龙。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