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三大集装箱港口近日陆续公布今年9月份和前3季业绩,从业绩看,座次排名没有改变,但却呈现港口增长只取得个位数,增幅明显放缓。9月份,排名世界第一的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为 255.6万标箱,同比升8.5%;第二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43.8万标箱,同比升8.4%;而第三位的香港港口柜量为213.4万标箱,同比仅微升 1.2%。
据中国港口网数据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世界前15大集装箱港依次是:新加坡港、上海港、香港、深圳港、釜山港、广州港、迪拜港、鹿特丹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汉堡港、高雄港 、安特卫普港、天津港、洛杉矶港。
新加坡港:连续两个月滑落至个位数增长
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日前公布该国港口整体集装箱吞吐量数字,9月份新加坡港柜量255.56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8.47%,但却呈现由今年七月高峰时期的272.91万TEU逐月滑落,增速也由一成以上增幅降至个位数,已经是连续 2个月只获得单位数升幅。
1至9月新加坡货柜总吞吐量为2295万箱,与去年同比增长10.7%。第三季度柜量为792.6万箱,较去年升9.2%,是今年第一次录得季度单位数增长。
由于今年前三季新加坡港货柜量将近2300万TEU,以目前平均单月超过250万TEU估计,只要第四季柜量表现稳定,可望成为全球第一个迈向3000万TEU年柜量的港口。 tujian.org
上海港:连续两季呈个位数增长
前三季度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08万标准箱,比去年同期增长8.9%。其中,洋山深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1.2万标准箱。
第三季度柜量为734万箱,比去年同期升7.6%,连续两季只取得单位数增长。而9月份单月产量为243.8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8.4%,但较8月相比则下跌2.5%。
1-9月上海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5085万吨,同比增长7.4%,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39870万吨,内河港货物吞吐量5215万吨;全港累计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285万吨。
香港:9月份微增1.2%
香港港口发展局(HKPDC)昨日公布港口最新数字,今年1至9月,葵青货柜码头和其它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合共为1856.4万箱,比去年同期上升 4.7%。9月份,葵青货柜码头柜量下跌,连同其它港口的柜量合计为213.4万箱,较去年同期只有1.2%的轻微升幅。但是,第三季度柜量为654.8 万箱,较去年同期上升5.2%,也比上一季度多2.8%。
高雄港:9份呈现今年最大降幅
据高雄港务局最新统计,该港9月份货柜量负成长,同时呈现今年以来最大降幅,也系该港今年仅高于二月份的单月柜量。
高雄港9月柜量为79.23万TEU,除低于8月份的87.06万TEU,较去年同期的85.07万TEU减少六点八六个百分点,系该港今年以来单月最大降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统计指出,累计今年一至九月高港柜量为751.77万TEU,比去年同期略降千分之八,货柜货累计2.7亿吨,占其总装卸量3.47亿的77.8%。
传统圣诞旺季难现火爆
另据大公报分析,在美国经济低沉和国际金融海啸的波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受到明显冲击,预期圣诞节旺季的货量火爆现象难以出现,以出口为主的亚洲主要枢纽港口货物与货柜装卸在逐步减少。
据业内人士的看法,受到美国经济下滑和全球金融体制疲弱拖累,世界货运量受到严重影响,其中集装箱的吞吐量更是首当其冲。第三季度的货运大部分是圣诞节旺季货量的前奏,世界集装箱吞吐量首3名的港口在本季的增长放缓,甚至同比仅得单位数增长。按照情况推算,预期全球货柜码头运作在下一季将不会见到有往年的热闹。(中国港口网)
相关资料:
新加坡港称雄的“奥秘”
新加坡港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和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港的成功发展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
从1960年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首个泊位于1972年投入运营。通过逐步改建和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配合积极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并与政府当局和相关行业紧密协作,新加坡港迅速发展,转变成为地处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作保证,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到了新加坡很快就会转到下一个航班运往目的地。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天,其中20%的堆存时间仅为1天。
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
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除了海运,新加坡还在空运、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围绕集装箱国际中转,衍生出了许多附加功能和业务,丰富和提高了新加坡作为现代意义上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
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中心。发达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吸引了许多船公司把新加坡作为集装箱管理和调配基地,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集装箱管理与租赁服务市场。
在许多港口经常会出现因为没有足够空箱可以提供,只能眼看生意转到其他船公司的情况。但在新加坡由于集装箱管理与租赁形成了市场,这种因为缺少空箱而丢失生意的情况却很少发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空港联运。空港联运是新加坡海港与新加坡空港合作开展的一项增值业务。它是指通过海运和空运的配合与衔接,有交往地利用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空港联运本身并没有给新加坡带来可观的箱量和收入,但它确实满足了客户的应急之需,极大地提升了客户对新加坡港的信任度和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知名度,在广泛和长远意义上为新加坡港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国际船舶换装修造中心。新加坡港拥有一个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和两个30万吨级的旱船坞,能够同时修理的船舶总吨位超过2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在为船舶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新加坡港还提供国际船舶换装与修造一体化的服务。需要检修的船舶往往满载货物从其他港口驶往新加坡,将货物在新加坡港换到其他船舶后,就近在新加坡进行维修,节省了成本,方便了船主,也为新加坡的修船业带来了更多的生意。
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排名前列的sheU、Exon Mobil、BP等石油公司均把新加坡作为石油提炼和仓储基地。产业的规模效应使得船用成品油的价格相对较低,加上位于国际航线的要冲,新加坡已发展成为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往返欧亚航线的船舶大部分只选择在新加坡或鹿特丹两地加油。 tujian.org
港口物流被列为国家重点产业之一。新加坡港有天然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港口物流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产业之一加以大力发展。政府一贯重视发挥港口的优势,将港口视为新的重要生财之道,因此能从长远的战略发展角度来规划港口的发展,在扩充、改善、提升港口相关设施水平和能力方面,既有资金(包括政府投资、民间企业投资和国外投资),又有技术和人力保障,使新加坡港的基础设施水平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政府注重先进电子技术在港口行业中的运用,注意以先进的电子设备装备港务服务项目。港口内的调度、计划、日常业务、船只进出港指挥、安全航行、与货主及海运公司的业务商谈等均大量采用电子技术,即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大量人力费用支出。
科技应用水平高
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要集合政府职能部门、航运公司、物流企业、金融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一起高效运作,实现前面所述诸多复杂的功能。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的完成主要得益于高科技的应用。构筑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是TRADENET和PORTNET两个电子信息系统。早在1990 年,新加坡就投资建立了全国EDI贸易服务网-TRADENET。该网络通过横向联合,把新加坡所有国际贸易主管机构连接到一个整体系统网络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垂直联合,目前已与5 000多家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确保信息流的畅通。PORTNET系统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电子商务系统,该系统连接整个航运界,包括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代理、海关、港务集网、港口用户等,并逐步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目前,PORTNET系统有7 000多家用户,平均每年处理超过7 000万宗交易。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全社会共享的电子信息平台,才使得新加坡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行自由港政策
新加坡同世界许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实行自由港政策是分享全球自由贸易权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新加坡实行的自由港政策,具体体现是实行自由通航、自由贸易,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对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等等。
实行自由港政策极大地方便了货物的流通,节省了贸易成本,带动了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的发展,提升了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使新加坡在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业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行域外经营战略
从1996年开始,新加坡开始改革港口管理体制,把港口的管理和经营职能分开。设立新加坡海事和港口局(MPA)负责港口管理,设立新加坡港务集团 (PSA)负责港口生产和经营,对PSA进行股份制改革和私有化。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要求,按照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口岸作业流程再造,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此外,通过港口体制改革强化PSA作用,突出其港口经营,赋予PSA域外投资经营权,并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即在“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建设异国“飞地”工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抢占集装箱运输市场。
注重人才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代的港口已远远地脱离了纯粹的海运概念,向着综合物流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管理人才就成为港口竞争力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新加坡政府历来重视培养高级港务管理人才,前不久还决定投资4 500万新元,除加强港口设施外,重点是培养港口业务所需的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使港口各层次的管理运转协调一致,不出现脱节现象。这一点,往往被其他一些港口所忽视。
发展临港工业
新加坡充分发挥港口的综合区位优势, 利用海港的天然水深、便利的交通体系和宽阔的土地资源的优势, 同时利用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各项生产要素非常集中的优越条件发展临港工业。目前新加坡港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该港不仅是世界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地, 而且炼油业也很发达, 是仅次于休斯敦、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为满足第三代物流发展和顾客的需要, 新加坡港已在裕廊码头建立了物流中心, 培育港口物流链, 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港口园区建设与吸引外资相结合, 将一些临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给跨国公司作为专用中转基地使用, 鼓励大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这样, 港口物流为临港工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 提升加工工业水平, 进而又促进港口经营效益的提高。 tujian.org
提供各项收费优惠
新加坡港自1996年开始,对进港装卸的集装箱船运输公司实行多种收费优惠待遇,对定有长期使用港口合同的海运公司则实行更为优惠的收费,甚至免收港口使用费。另外,港口不断改善服务,采用电子技术降低业务管理费用,将部分利益转让给海运公司。港口还极为重视国外一些重要港口的动向,及时采取各项对策,应对其他国家港口出台的收费下调措施,避免老客户被他人拉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