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磷资源利用集约化转型逢良机
2009-05-08


当前,世界经济变幻莫测,资源、能源争夺激烈,我国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不断出台调控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磷资源的科学利用不仅是外部的要求,也成为磷化工行业自我发展的共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近日采访国内几家大型磷化工企业了解到,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磷化工产品的最大生产和供应国,在全球性磷化工产品供应紧张的形势下,我国产品在国际上已经具备了定价实力。目前,黄磷产品利润巨大,磷酸盐产品供不应求,我国磷化工行业盈利能力在逐步增强,迎来了近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虽然目前磷化工行业景气向好,但长期以来的弊端并没有得到根除。磷化工产品是典型的“资源 能源”型产品,由于前几年行业恶性竞争,绝大多数产品微利或亏损经营,基础投入偏低,使众多产品还基本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由于矿藏分布原因,大部分企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技术匮乏,交通运输不便,使产品不能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系列化、精细化生产;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带来了很大的环境污染。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磷化工行业应抓住目前难得的机遇,跳出固有模式,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磷化工行业较好的盈利状况使企业有能力进行转型改造,或建设新的先进项目。据介绍,我国磷化工行业在经历了2003~2004年景气、2005~2006年低迷,以及2007年以来的各项调控措施之后,行业发展定位已基本明晰:限制了资源型初级产品扩张,鼓励了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并通过关税调节控制了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力发展‘矿电磷一体化’模式,是实现磷资源集约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国磷酸盐协作组秘书长华小西说。他介绍,黄磷是一个高能耗产品,国内每生产1吨黄磷平均耗电14500千瓦时,约占总成本的50%左右。近年来的电力紧张和电价高企,严重制约了磷化工的发展。而我国大部分磷矿及其加工企业均分布在崇山峻岭中,那里不但有丰富的磷矿资源,还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他认为,在开发磷资源的同时开发水电资源,就地取材,使磷矿和电力相结合,可以大大缓解能源紧张,降低生产成本。“目前,云南、贵州、湖北、四川等主要磷矿产地出现了一批矿电磷一体化企业,运行情况良好。”他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磷资源集约化经营的主要标志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磷化工产业链的优化程度。因而,精细化是我国磷化工集约化发展的根本方向。据有关统计,我国磷矿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具有发展磷化工的资源优势。但磷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已探明磷矿储备大约可用70年左右,其中适用于电炉黄磷生产的优质磷矿使用年限较短,这就要求对资源的利用要精打细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华小西介绍,目前许多省份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例如,湖北省在《湖北省磷化学工业2006~2015年发展规划》中规定,在3个发展阶段要不断提高精细磷化工比例,至2015年,磷化工总产值为600亿元,其中精细磷化工达350亿元。为了实现这一转变,当地一些企业正在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前几年,我们还是纯工业级磷酸盐生产企业,产品结构很不理想。自去年开始,公司陆续新增食品级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年产能各1万吨,以及其他食用级品种8000吨,希望尽快实现集约化转型。”湖北省襄樊巨力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晖说。

tujian.org

专家认为,磷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是集约化经营的重要任务。磷化工的反应热能和反应尾气都可以收集利用,例如,平均每生产1吨黄磷就副产3000立方米的高纯度煤气,每生产1吨磷酸就有169千卡的反应热排放。而煤气经过净化后可以作为下游产品的原料或优质燃料来生产其他化工产品,反应热可以用来副产蒸汽。但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能源收集率和副产品的利用程度还仅限于初级阶段和浅层次利用。因此,加大科研力度,搞好产品配套,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是我国磷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