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召开的首届CPL-PA-下游制品产业链峰会上,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己内酰胺生产过程复杂、技术含量高,决定了国内企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把握市场发展的主动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潘九海认为,虽然近年来国内工程塑料行业发展迅猛,对己内酰胺需求的年均增速超过10%,但由于该行业高端领域基本被国外进口产品把持,国内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开发和投入,技术严重依赖从国外引进,装置规模偏小,竞争力差,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国内己内酰胺产业发展之路还很漫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潘九海同时也认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国内己内酰胺产业已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国产化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中石化在巴陵分公司苯法己内酰胺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等技术,缩短了工艺路线,降低了操作难度,减少了环境污染,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石家庄化纤公司甲苯法己内酰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己内酰胺加氢精制新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基于无硫铵副产的气相重排技术、甲苯法反应优化技术、非均相肟化技术等都面临技术突破,将提高我国成套己内酰胺技术的竞争优势,为国内己内酰胺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国内己内酰胺产业也面临很多挑战:一是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加剧。二是节能、环保压力加大。近年来,部分国外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已经永久性关闭,应引起国内产业的高度重视。国内企业应主动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提前消除环保方面的隐患。三是产业链下游处于低端领域,产品附加值较低。在我国己内酰胺的消费结构中,纤维占85%、工程塑料占15%(包括薄膜),与世界上纤维占75%、工程塑料约占25%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国内己内酰胺产业只有在限产保价的同时走差别化发展道路,寻求新的应用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实现高水平的跨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