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贵州开磷集团前身是贵州开阳磷矿,是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最早投资建设的全国三大磷矿石生产基地之一,曾与云南昆阳磷矿、湖北襄阳磷矿并誉为“三阳开泰”。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开磷集团建矿50周年,发展磷化工20周年。 1958年,开磷人开始了矿山的建设,在一片荒郊野岭之上,刀砍锄挖,肩挑背扛,人推马驮,披荆斩棘,修起了公路、铁路,建起了矿山、厂房。 1988年,开磷人提出“稳定矿山、发展加工,开发两类产品,建设两个基地”的发展战略,选择了矿肥矿化结合的道路,大力发展磷化工。 2000年底,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开磷人响亮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如今的开磷不断做强做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9月,开磷资产总额已达105亿元,是1958年的3832倍,是1988年的76倍,是2000年的5.7倍;上缴税费4.37亿元,是1958年的7483倍,是1988年的146倍,是2000年的12.4倍;实现利润2.67亿元,是1958年的232倍,是1988年的23倍,是2000年的25倍;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是1958年的3557倍,是1988年的76倍,是2000年的10倍。开磷已提前2年零3个月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发展目标。预计今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将为提前5年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的开磷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使开磷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发展成为集矿业与磷化工、煤化工、贸易物流、建设建材、物业服务等多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呈现出主业突出、多元发展的蓬勃生机与良好态势,再次成为全行业的宠儿,成为全国磷化工行业令人瞩目的焦点,被业界称为“开磷奇迹”。 三步跨越 创“开磷速度” 开磷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创业时期。从1958年建矿到1988年是开磷的第一次创业时期。经过30年的时间,开磷建成了150万吨/年大型磷矿石生产基地,并建成“无泄漏矿山”、“清洁文明矿山”,成为化学矿山的标杆单位,原化工部也曾提出“学吉化、赶开磷”的倡议。 1988年至今是开磷发展磷化工的第二次创业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从1988年建设2000吨/年黄磷和10万吨/年重钙起步开始,到2000年磷化工发展已初具规模。在这一阶段,开磷提出“稳定矿山、发展加工,开发两类产品,建设两个基地”的发展战略,决定走矿肥矿化结合的道路。为实现从矿山到化工的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开磷经历了长达12年探索发展磷化工的漫长历程。由于缺少人才、技术、管理的积累,导致装置不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再加上重钙产品市场不好,从未亏损过的开阳磷矿在1995年、1996年10万吨/年重钙厂投产后出现大额亏损,发展磷化工使开磷步入了从未有过的困难境地。但开磷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始终未言放弃。从1988年到1996年的8年时间里,全体员工为了磷化工的发展,没有增加一分工资,没有发放一分奖金,勒紧裤腰带搞建设。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开磷培养了一批磷化工技术管理人才,并逐步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为磷化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tujian.org 2000年底,新班子上任,开磷进入第二次创业时期的第二阶段。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态势,结合企业实际,新班子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即用3个5年时间(2001~2015年),通过进一步发展磷化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开磷的销售收入从2000年5.39亿元分别提高到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 目标令人振奋,但像开磷这样一个深处山沟的大型国有老矿山企业,富余人员多,历史欠账多,社会包袱重,能生存已属不易,怎敢奢望数十亿、上百亿的销售收入?新班子带领职工用行动和成绩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2005年,开磷成功实现了第一步发展目标,实现了开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跨越。与2000年相比,销售收入23.28亿元,增长了4.3倍;利润7300万元,增长了6.8倍;上缴税费14660万元,增长了4倍,;资产总额46亿元,增长了2.74倍。 短短几年时间,在国家没有直接投资的情况下,开磷是怎样从一个包袱沉重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呢? 首先,立足自力更生,采取滚动发展、逐步积累的方式抓发展。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之初,由于缺少投入,开磷利用自有资金和少量银行贷款,投入由少到多,项目从小到大,逐步积累。通过滚动式发展,企业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这种滚动发展的方式,开磷把它形象地称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发展方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仅仅依靠滚动发展的方式,企业发展是相对缓慢的。为进一步加快开磷发展,自2003年以来,开磷相继与中化集团、黑龙江北大荒商贸集团、山东兖矿集团、贵阳工业投资公司等战略投资人开展合资合作,吸引资金近6亿元,建成了180万吨/年息烽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从而使开磷在短短8年时间里,从10万吨/年重钙厂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磷复肥行业的“四大家族”之一。 在建成息烽磷化工基地的基础上,开磷又在矿区加快推进开阳矿肥基地的建设,该基地全面建成后,开磷将形成350万吨/年高浓度磷复肥和400~500万吨/年磷矿石生产能力。同时,通过矿业和磷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煤化工、贸易、建材、物业等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50年艰苦创业,从建成“无泄漏矿山”、“清洁文明矿山”,到选择矿肥矿化结合道路,再到“三步走”的跨越式发展,开磷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开磷速度”。 深化改革 创“开磷模式” 深化改革是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诸多制约企业发展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作为深处山沟的老矿山企业,开磷和其他国有老企业一样,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了机构臃肿、人员富余、效率低下的不利局面。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开磷在2001年初开展了开磷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内部过渡性改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的难点在“人往哪里去”。开磷在改革中运用“渡船理论”,使改革获得了成功。所谓“渡船理论”是指,开磷如同一条载有10000人的大船,现在这条船已经漏水了,只能承载一半人渡河,所以只好让船上的5000人先下来呆在岸边,等把其他5000人渡过河,修好船后,再回来渡他们。开磷进行内部改革,按照“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原则精简组织机构,共精减下来两千三百多人。当时企业内外面临的压力较大,贵州省政府也担心改革力度太大会引发其他问题,结果却比较平稳顺利。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是领导干部带好了头。从集团公司领导到各级领导的家属,凡属下岗范围内的,必须带头从岗位上退下来。因为领导带好了头,广大职工也就理解支持企业的改革。其次是开磷没有将下岗职工简单地推向社会,而是制定了“内部退养”、“离岗休养”、“休工”等8项政策,让距离退休年龄较短的职工下岗后按政策享受80%~100%的原岗位工资,然后通过加快发展来逐步解决再就业问题。通过8年的快速发展,开磷已基本解决了富余人员的问题。目前,2001年初从岗位上退下来的两千三百多人,有的重新竞聘上岗,有的办理了退休手续,有的在社会上找到了工作。 深化改革后的开磷,建立起了与企业效益、效率挂钩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保护资源 显“开磷风骨” 开磷拥有得天独厚的磷矿资源优势,是国内惟一不经选矿就可直接生产高浓度磷复肥的优质原料。但随着磷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磷矿资源价值的不断提高,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有水快流”、“全民采矿”思潮的影响下,开阳磷矿区矿业秩序开始混乱,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达到鼎盛时期。在开阳磷矿区从事磷矿石经营的企业达百余家,五百多个采矿硐口在整个矿区星罗棋布,乱采滥挖、随意排放采矿废渣的无序开采导致国家规划矿区资源遭受严重损失,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在磷矿资源的保护方面,开磷向来旗帜鲜明,指出破坏磷矿资源就是损害开磷的整体利益,就是损害国家利益。为抓好磷矿资源的保护,开磷首先从企业内部抓起,禁止干部职工家属及离退休人员参与生产和经营磷矿石系列产品。凡在册职工违反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内部退养、离退休人员等违反规定的,停发企业给予的相关待遇;中高级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的亲属违反规定的,解除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的聘用,作待岗处理。由于开磷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严厉查处,在开磷没有形成企业职工与外来人员一起参与破坏资源的情况。 为维护开磷规划开采范围内的采矿秩序,根据政府授权,开磷还成立了150人的护矿大队,对规划开采范围内的偷采、盗采以及越界开采等行为进行打击,并将违法犯罪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开磷坚持与在磷矿资源管理领域的腐败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坚持向政府、行业协会、媒体反映开阳磷矿区资源保护情况,从而保护国有矿产资源不流失。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是因为开磷对磷矿资源的成功保护,使开磷的资源优势得以保持,使众多战略投资人看到了开磷发展的巨大潜力,愿意投资开磷。开磷也因此借助外力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循环经济 创“开磷奇观” 开磷追求的目标是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地企和谐的过程中做强做大开磷。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根本,制定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步走”发展战略。其内涵主要包括:一、实现磷矿资源的生态环保型无废害开采,实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二、不断延伸产业链,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三、在企业的整个生产链中,依靠技术创新抓好循环经济的建设,使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成为无废、少废和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开磷首先从抓好磷矿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入手,加强采矿方法的科技攻关。开磷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攻克了世界开采难题:倾斜缓倾斜中厚矿体的采矿方法——“锚杆护顶分段空场采矿法”,使矿山地下开采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资源回收率由过去的不足50%提高到70%,贫化率由13%降低到6%以下。1990年,该采矿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此基础上,为实现磷矿资源的生态环保型无废害开采,开磷又开展了用改性磷石膏等磷化工废渣充填井下采空区的“矿山充填法”采矿试验,在国内第一家建立了磷石膏充填系统。不但资源回收率由70%提高到80%以上,还解决了磷化工废渣磷石膏、磷炉渣的地表存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问题。同时,通过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处理,采矿作业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避免了地表塌陷、山体崩落,防止和减少了地质灾害,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初步实现了磷矿山的环保型无废害开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开磷抓好“三废”的综合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开磷成功开发了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接利用“二水”磷石膏采用“一步法”生产工艺的、年产1亿块高强耐水石膏标砖生产线,突破了国际国内行业公认的技术瓶颈。按规划,开磷将形成年产10亿块石膏标砖生产能力,年消化160.80万吨(干基)磷石膏、72万吨磷炉渣和110万吨蒸汽。目前,开磷生产的磷石膏标砖已成为贵州省人民政府重点推广的替代粘土砖的新型建材产品。另外,开磷在矿区建成了6000万块/年矿渣砖生产线,每年可综合利用废渣15万吨,少占用土地0.1平方千米、节约征地费用150万元,并减少了建设挡渣坝的费用,同时又解决了人员分流和土地征拨的难题。下一步开磷将再建两条矿渣砖生产线,达到1.8亿块/年的生产规模,可消耗废渣45万吨,再创新的经济效益。 在抓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同时,开磷重视工业废水废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余压余热能量的梯级开发利用。在息烽磷化工基地投资新建和改造了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实现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一部分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一部分用于厂区和生活区绿化、喷泉和养鱼;开磷矿区井下年均排水量为782万立方米,通过安装输水管道集中收集,用作生产用水,年可减少新鲜水取水量550万立方米;同时建成了余热回收系统和2×12MW发电机组,每年可发电1.7亿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过循环经济的建设,开磷建立起“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和内部循环经济体系运行模式,实现了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开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人为本 建“和谐开磷”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开磷在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对内确立了“一切围绕市场,一切为了职工”的工作方针;对外确定了“通过发展促进地企和谐”的方针,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开磷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职工共享。近8年来,在岗职工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职工平均年收入达2.87万元,是8年前的3倍。企业除按规定为职工提取“五金”外,还为职工兑现住房存量补贴和发放住房增量补贴,以及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在开磷,非公务需要不能出境出国,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优秀党员、优秀班组长、优秀技术工人,却可享受出省出境出国进行荣誉性休养的待遇,在企业内部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劳模”和学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在提高在岗职工待遇的同时,开磷没有忘记曾为开磷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对因内部改革下岗的职工和年满70周岁以上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为下岗职工和所有离退休人员发放节日慰问金和住房增量补贴,并为他们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促进地企和谐”是开磷发展的又一目标。开磷的矿业和磷、煤化工产业成为当地政府“工业强县”的龙头产业,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就业。仅2001年以来,开磷新增就业人数达三千七百多人。凡在开磷发展过程中被征用土地或实施矿区生态移民的农户,开磷优先解决失地青年的就业。 除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外,开磷还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以“良种良肥良法”的造血式扶持方式,使农民实现科学种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整体富裕。从2007年10月开始,开磷对口帮扶水城县金盆乡两个重点贫困村,计划用5年时间开展以“四送(送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送文化,开阔农民眼界;送卫生,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送温暖,向贫困家庭捐赠)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帮扶。对口帮扶不到1年,农民种植的玉米和洋芋产量均提升1倍以上,帮助村民摆脱了贫困。从2008年开始,开磷将以同样的方式,用5年左右的时间,无偿向息烽磷化工基地所在地小寨坝镇提供自产的优质磷酸二铵,扶持当地的农业生产,使小寨坝人民整体致富,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45%提高到55%。 正是这些措施的实施,今天开磷呈现出“党风正、人心顺、企业兴”的良好局面。 传承创新 建“开磷文化” 开磷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浓厚的具有开磷特色的企业文化。进入21世纪,开磷更加自觉地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最高形态,进一步总结提炼了开磷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通过加强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的宣传,坚持开展职工思想政治轮训,开磷用企业文化来统一全体职工的思想,使“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开磷精神,“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事”的工作作风,“忠于祖国,忠于开磷,孝顺父母”的职工素养,逐步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和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开磷结合50年发展给职工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秉承“忠于祖国,忠于开磷,孝顺父母”的职工素养要求,开展了“感恩祖国,感恩开磷,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活动,号召全体职工通过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变化、国家的繁荣昌盛讲感恩,激励员工感念祖国之恩、企业之恩、父母之恩,倡导良好的企业风尚。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为开磷培养了一支认同开磷企业文化的职工队伍,为开磷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活力,增强了开磷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开磷人将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