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迎接化工物流业发展的春天
2009-05-08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但国内自然灾害、波动剧烈的原油价格以及美国金融风暴等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影响着起步不久的中国化工物流业。在日前中国化工报社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液体化工物流峰会上,政府部门官员、企业老总和有关专家对国内化工物流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化工物流业机遇良多
  
2007年我国物流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物流业总产值增幅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占全国GDP的比重由前一年的6.7%提高到6.8%。全球物流进入了供应链时代,物流服务商的数量平均以每年20%的比率增长,美国和中国的物流产值增长最快。
  
专家们指出,尽管目前中国经济遇到很多挑战,但对化工物流业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一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高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2007年其总产值的增幅大于国内GDP的增幅,当年国内油品和化工原料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由此带来了化工物流的繁荣。二是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缺,进口原油量不断增加,而国际油价又持续高位震荡,促进了煤制油、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以及生物燃料工业的崛起,液体化工品、液体燃料总产能高达数千万吨,生产商正在寻找新的运载体和物流服务商。三是各省市化工园区的建立,沿海城市货运码头和港口的兴建,区域油气管网的铺设,高速公路的联网,也需要现代物流业为之配套。四是跨国化工公司正在寻找供应链合作伙伴,在华化工外企已多达2000家,他们大多实行物流外包,而且,最近不少外企进入丰产期,在上海、南京的化工园区,危化品的产出在一两年内将翻一番,急需高水平的供应链物流商。五是国内一些大型石化企业近年开始受到成本上升的压力,也在考虑实行物流外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可喜的是,去年中国化工物流业已经呈现快速增长的新情况,制造企业、流通企业都高度重视物流管理技术,第三方物流出现了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局面。
  
  与制造业联动求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在中国石化行业产能大幅增加的背景下,业内和社会共同关注一个话题:如何高效而安全地实现从货物制造、分销到交付的全过程,并以较低的综合成本创造出最大的利润。
  
上海中外运化工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王笃鹏分析说,跨国公司与大型综合物流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国际化工物流的发展趋势。跨国公司越来越强调供应链整合、服务外包,自己做强做大核心主业,并希望自己的业务走到哪里,物流服务商跟到哪里。王笃鹏说,最近麦肯锡公司对国内的内外资化工企业进行了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外资企业普遍倾向于选择信誉好、资质齐全、资产佳、投资能力强的大型物流服务商。在外包内容上,他们倾向于选择物流综合外包。而内资企业在规模较小的时候,普遍采取“小而全”的组织模式;随着规模的扩大,竞争和专业化分工的加剧,企业因自身资源的制约不得不将物流业务外包。近期一些企业呼吁建立“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与创新” 的共生关系,得到了业内的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确立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也是出于安全储运的考虑。我国有化工企业10多万家,生产化工产品5万多种,特别是危化品生产、使用、运输和进出口总量大、种类多,确保安全运输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国际上对危险品的管理和控制也日益严格。王笃鹏说,跨国公司最关心HES和风险防范,他们认为,仅仅是某一个车次的安全事故,就会造成该公司社会信誉下降,所以宁愿把原来分散在十几家物流服务企业的业务,交由一两家信誉好的供应链服务商承担。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赵瑞华认为,从以往发生的危化品事故分析,有设备上的原因,有违章的原因,但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一些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素质低,因此,石化企业应选择高素质的专业物流公司进行合作,确保危化品安全储运。
  
  软硬件建设要上水平
  
当前我国化工物流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高资质的大型物流商太少,安全运输软硬件条件不足,同时国际上物流巨头纷纷进入中国。此外,随着政府对危化品监管力度加大,对化工物流出台了更严格的法规。专家们呼吁,建设一流化工物流企业,配置一流物流装备,是化工物流业健康成长的当务之急。
  
王笃鹏说,目前国内真正用专业车辆来运输危化品的只占30%,其中有运输商故意违规、获取非法利润的原因,更主要是在当地找不到符合规范的危化品车队。比如,上海有设施完备的危化品仓库,但在广州就很难找到,即使找到了,其租用价格也要比上海贵几倍。再过一两年,拜耳、巴斯夫等跨国公司在华产能将成倍增加,TDI、MDI等危化品,一般的仓库和车辆都不能储运,而目前国内相关资源短缺。王笃鹏说,许多外企在选择物流商时,首先看是否有资源条件,要求至少50%靠公司自己做,还要有整合物流的能力,有很高的信誉。为此,我公司已投巨资进行了软硬件建设,建立了国内网络,普遍采用IT技术手段,还在上海化工区建设了物流基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英保客物流(北京)公司总经理赵国强表示,10年前我们进入中国,从做代理起家,现在我公司业务已扩大到四大方面,目标市场是大型化工企业和跨国公司,主要从事液体化工物流和干散货物流。赵国强举例说,我们已为上海化工区的一家外企提供聚合物粒子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原来是25千克的小包装,现改为用20吨的大包装,有专门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实现自动化装卸。赵国强透露,英保客看准了中国化工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计划在3年内把设备制造转移到中国,为国内和亚太地区的物流客商提供集装罐等装备。
  
罐式集装箱在多式联运中能发挥安全、高效、实现共赢的效能。上海运泽化工物流发展公司总经理袁国锋介绍,该公司运营着超过3000个国际标准罐式集装箱(ISO TANK),为国内及亚太地区主要港口液体化学品进出口提供物流业务。袁国锋说,ISO TANK是液体化工物流的发展趋势,其设计、制造和认证能同时满足ASME、TC等近20个国际、国家或地区规范的要求,一个标准罐箱可比一个装满圆桶的标准集装箱多装载45%的液态货物,而且方便快捷,从产地到用户“门到门”一步到位。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是危化品运输的罐式集装箱和特种车辆的生产商,其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该集团智能安全研究中心周受钦博士介绍了新一代智能罐式储运设备研发情况,该公司将传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远程通信技术、测试与控制技术融为一体,开发了智能罐式储运设备及其监测与跟踪系统,实现了危化品运输数字化和运输本质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破解政策和改革难题
tujian.org

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对发展化工物流业的重大利好政策。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会长、中国物流协会副会长汪鸣指出,国内化工物流业前程光明,但在前进路上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上多头管理,政策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市场不规范,安全隐患严重,事故较多;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客户观念落后,隐性成本过高等。
  
针对国内罐箱多式联运发展遇到的瓶颈,袁国锋提出,我国铁路按照《铁路危险货物品名》受理危险品,但没有和国际接轨。目前我国铁路对危险品罐箱运输相当严格,只接受普通液体货物运输,全路现有2187个危险货物运输办理站,其中专办危险货物仅330个,专办危险货物集装箱仅98个,限制了ISO TANK在铁路上的大量运输。袁国锋希望扩大铁路罐式集装箱业务,充分发挥铁路全天候、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和网络覆盖广的优势,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支持政策,在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基础上,使罐式集装箱多式联运由陆路和海运为主,转为海、铁、内河联合运输。
  
关于建立物流风险管理体系,张家港保税区长江国际港务公司总经理高福兴提出,今年来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外贸政策从紧等因素影响,一些贸易商的资金链发生中断,警示我们应考虑建立货权控制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划、风险内控管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解决我国供应链管理落后,物流设施、物流装备不足等问题,汪鸣等专家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建议:通过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发挥中央、地方,外资、民资等积极性,实现联动发展;加强资金投入,打造一批高资质的化工供应链的大型服务商;针对石化企业的规模化、园区化,以及生产、市场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建立大口岸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物流区域联动;适应服务外包需要,鼓励物流业务集中化和一体化,集中采购、仓储、运输(港口、铁路)和配送(公路),通过建立“场站 运输 仓储”的模式,为化工企业的生产或销售提供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依托的供应链服务;物流协会开展物流企业综合评估试点和物流师的资格认定,与高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推进高级物流管理人员与国际接轨。


  
链接
  
本报一直以来对液体化工物流行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2006~2007年,中国化工报社组织了“中国化学品物流·社会责任”大型采访活动,并在《中国化工报》上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连续报道,报道分为黄金海岸篇、长江水道篇、黄河希望篇、跨国公司篇、行业思考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液体化工物流政策、装备以及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分折。2007年《中国化工报》又开辟了化工物流专版,每周一次对化工物流进行集中宣传和报道。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中国化工报社举办的一年一届的中国液体化工物流峰会,自2005年起分别在北京、山东日照、江苏张家港成功举办了三届,其在化工和物流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本次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峰会进一步提高了专业化层次,峰会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同济大学、中国港口协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国内液体化工物流的现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预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