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7月份以来,山东寿光盐业在全国率先引领盐价回升,引发了新一轮盐价牛市,其价格由去年50元(吨价,下同)的最低点,一路飚升到今年370元的最高点。特别是今年7~8月份,盐价上涨了150元,涨速之快、幅度之大,均创历史新高。但目前,盐价已经开始悄然回落。占潍坊原盐70%的寿光市一度成为全国盐价的风向标、晴雨表,引领着全国盐价走势。什么原因影响了山东盐价涨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有八大因素影响。 心理作用影响盐价涨跌 本轮盐价波动中,心理因素影响尤为突出。2007年底至2008年3月份,原盐出场价为110~120元;3月份以后,出场价涨到150元。较早出货的企业在经济上都受到一定损失,加上春季旺产期间又连续降雨,两种原因共同作用,使90%以上的盐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自发惜售存盐,强烈期望高价卖盐。盐场的心理因素与趋紧的供求形势相呼应,拉动了盐价大幅度上涨。 地下卤水制盐特点导致盐价大起大落 潍坊地下卤水制盐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一多三少、二高一低”:制盐生产主体多;占用土地少,开发投资少,生产用工少;原盐单产高,经济效益高;制造成本低。这些特点决定了多而小的盐场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潍坊市现有自主经营、单独核算、单独纳税资格的盐场1200余家,已形成了一个社会群体。只要多小散乱弱的盐场存在,就会存在与两碱企业产销主体不对称的矛盾。小盐场要通过中间商销售原盐,因此他们只会单纯追求眼前经济效益,不会考虑与两碱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供求合作关系。市场紧张,他们就惜售存盐,哄抬盐价;市场出现疲软,就开始急于抛售,低价冲销。这是导致潍坊盐价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生产成本决定盐价 原盐生产制造成本主要包括:承包费、电费、人工费、部分水费、维护维修费、捞盐费、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折旧、银行利息等。目前,山东潍坊地区原盐成本最低的70~80元,最高的达到170元,主流成本价格平均在120元左右。按照顺加50%高额利润计算,原盐实际价值不应超过180元。 供求关系影响盐价涨跌 在原盐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供求关系自然成为影响盐价的重要因素。去年以来,由于两碱行业的高速增长,导致用盐量大幅增加,加上今年海盐欠产,加剧了供求矛盾,进而拉动盐价在上半年大幅上涨。而7月下旬以来,出现了常晴天气,8月份无较大降雨过程,由此可以基本弥补上半年的欠产。预计潍坊地区全年原盐减产不会超200万吨,加上新开发改造盐田增加的生产能力,预计全省全年原盐产量仍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今年虽然两碱产能增加较大,但实际产量没有增加,氯碱行业尤为突出。再加上进口盐、井矿盐的补充,所以今年北方海盐产销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仍是趋于平衡、略为供不应求的局面。 质量是影响价格的内在因素 地下卤水制盐和井矿盐、进口盐在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地下卤水制盐氯化钠含量较高的在94%~95%,最低的达不到90%,井矿盐氯化钠含量则一般在99%以上,进口盐氯化钠含量也不低于98%,并且井矿盐、进口盐的不溶物、可溶物含量均低于地下卤水制盐,十分适合于两碱生产。但由于井矿盐、进口盐受运输方面限制以及到厂价偏高,在山东地区与具有区位价格优势的地下卤水制盐相比,竞争力略逊一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政策因素明显影响盐价走势 今年将是有关盐业政策大调整的一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山东省盐务局关于盐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年内合法制盐企业生产能力需达到30万吨以上,解决制盐企业多小散弱的问题,防止盐场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其他如税收、金融、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调整、环保措施加强等,都将向避免盐价大起大落方面倾斜。 下游企业经营效益影响盐价走势 由于国家宏观金融政策趋紧,房地产业滑坡,大量用于建材的两碱生产受阻。此外,煤电油盐价涨货紧,使两碱企业效益下降,也必将影响到原盐价格。唐山碱厂提供的数据显示,原盐到唐山碱厂车间的价格为300元,是唐山碱厂盈亏平衡点。照此计算,潍坊盐价应控制在两碱企业不亏损的合理价位以内,才能实现盐碱共赢。 天气因素引起盐价变化 盐场感受天气变化要比感受市场变化更加快捷和直接。今年上半年,只要下雨,盐场就不约而同涨价;只要出现常晴天,盐价就开始稳定。降雨成为海盐价格上涨的天气预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