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9月17日发布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产品包装上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再次发布公告,废止《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因一种产品(三聚氰胺)而引发国家免检制度的变革,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食品行业,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应该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我们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经济的文明进步承担怎样的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保障产品质量的主体,首先要对产品质量、安全负责。2000年,我国开始设立国家产品免检制度,“国家免检产品”荣誉本是含金量极高的市场通行证,它是企业技术、信誉、质量、服务等综合实力的象征,老百姓在挑选产品时,都很注意看是否标有“国家免检”字样。标有“国家免检”字样的产品,是人们购物时的首选。生产企业一旦获得免检资格,其产品在3年内免于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检查,这基本等同于在没有监督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完全靠企业自律。然而,目前社会诚信观念的缺乏,道德出现真空和社会责任淡漠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受利益的驱动,难以保证生产企业自律。因此,近年来“国家免检”产品出现信任危机,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反思“问题奶粉事件”,化工企业虽然不是问题奶粉的直接生产者,但却是三聚氰胺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者。联想到近几年相继出现的苏丹红、漂白剂、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其中都与化工产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国家对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监控和检测出现空档时,企业应该积极为国家、为大众化解风险尽职尽责,主动了解产品的销售地区、数量、主要用户等信息,掌握产品流向,加强产品的管理。同时,有责任拿出高质量的产品造福于民,并有责任保证这些产品让群众使用安全。 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工信部已开始对三聚氰胺产品的生产加强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在产品上明确标识“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企业对待其他化工产品也应该如此。 化工行业拥有数万种产品,很多产品与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同时,化工行业属高危产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社会影响面大。所以说,我们承担着比其他行业更多的社会责任。当前,一些地方接连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与管理敲响了警钟,再次提醒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的安全体系,绝不能只顾企业利益而忽视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人民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问题奶粉事件”警示企业,取消“国家免检”将考量企业的社会诚信水平,社会责任水平,如果道德缺失,企业是不会有前途的。 tujian.or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