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踏入石化企业开始,就发现几乎每家石化企业的半空中都有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炬”,尤其是在漆黑的夜里格外醒目。 后来我逐渐了解到,多年来,作为石化企业必不可少的伴生设施,“火炬”从企业诞生时就和生产装置一起高高竖立,将生产过程中不能利用的原、燃料尾气燃烧掉,并起着至关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一旦装置出现异常,装置内的原料通过“火炬”放空而保证装置安全。近百年来,世界上石化“火炬”燃烧掉的能源价值巨大,无法统计。 在1987年投产的扬子石化公司,熊熊燃烧的“火炬”的光亮和嘶鸣声干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屡遭投诉。 这一切在1998年6月3日有了改变。这一天,扬子石化投资近亿元的“火炬气”回收装置建成投产。我在现场看到,彩旗飘飘,鲜花簇簇,人群中洋溢着一种喜庆的气氛。当控制室里的按钮被按下,“火炬”徐徐熄灭,附近的居民们拍手称快。 “火炬气”回收不仅消除了声、光污染,还给扬子石化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从1998年到2008年这10年间,扬子石化累计回收“火炬气”88万吨,经加工处理后被送到热电厂替代燃煤,送到乙烯装置替代燃料油,送到芳烃装置替代液化气,产生综合经济效益6.5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9月10日,南京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参观了扬子石化的“火炬气”回收装置。他们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为这说明改革开放后石化企业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 现在,全国已经有不少石化企业都和扬子石化一样通过各种措施熄灭了“火炬”。“火炬”熄灭了,石油和化工业的循环经济之路却越走越亮堂了。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