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新疆发展煤化工把握“三化”
2009-07-28


近几年,新疆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依托煤炭、石油、水、矿产品等资源优势以及地缘优势,加速培育煤化工产业,努力构筑经济高地,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地区。那么,目前,新疆煤化工产业进展如何?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有哪些思路?CCIN记者近日在包头市举办的2009中国新型煤化工国际峰会上,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书胜。
  

tujian.org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为5.57万亿吨,其中新疆有2.19万亿吨,占40%以上。同时,新疆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2007年国务院就把新疆定为我国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并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作出指示,新疆将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为基地,大力发展煤化工。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目前,新疆加快发展煤化工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tujian.org

“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正当时,不过还要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急需国家以及各方给予引导。”谢书胜告诉CCIN记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在利益驱动下,某些人打着煤化工的旗号变相挖煤、卖煤。政府要在给资源的同时,规定单纯卖煤的数量,积极推进配套上煤化工项目。其次,许多项目已经进驻新疆,不能把新疆当成试验田,要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科学发展观。要选择适应的技术、成熟技术,恪守生态保护的原则。否则,虽然项目规模大、投资大而国内没有成功运行经验,必然导致项目失败,国家受损失。再其次,要充分考虑新疆的基础条件。新疆工业基础薄弱,人才缺乏,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选好地址、科学定位、选择好产业链,积极配置好人力资源,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基于此,谢书胜认为,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应与我国其他地区煤化工的发展一样,要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把握“三化”,即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以实现行业运行状况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一体化,把大型煤化工装置和煤矿结合起来,也可以采取煤—电—化一体联产模式,把煤气化装置建在煤矿或临近矿区,力求减少煤炭运耗及运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只有形成煤化工与煤矿一体化的利益机制,才能减少日后的价格、运输和布局风险。基地化,化学工业内在的固有特性适宜于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基地是企业群体的集称,基地内集中布置相关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和高效率。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煤化工发展实施基地化布局最重要的目的是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高度资源优化配置,谋求集约化经营。大型化,煤化工产品如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则无法消化国际油价波动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的冲击。只有采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建设具有规模效益的大型装置才能形成一流的煤化工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CIN记者在采访中还获悉,近日,由兖矿新疆煤化工公司投资建设的新疆首个煤化工项目已经奠基,规模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采用兖矿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该项目的启动拉开了新疆煤化工基地建设的序幕。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反倾销胜诉,双星轮胎重启南非市场
    ·天津发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
    ·油脂综合利用项目获国家资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