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心不足选择放弃中超 中能退出不同于武汉退赛——中图社 |
2009-05-19 |
|
几年前曾嚷嚷过要退出中超的青岛中能,在2009年元旦假期里再度发出了“退出”宣言。4年前以3000多万元接手青岛俱乐部的中能集团,这次似乎下定了决心,他们甚至喊出了“只要青岛有企业接手,宁愿‘零’转让”的话。
信心不足 选择了放弃
岁末年初,放在往年,正是各家俱乐部积极运作为下赛季招兵买马的时候,但在元旦期间,青岛中能俱乐部董事长乔伟光却说:“我们打算退出了,正在寻找合适的买家。”
算起来至2008赛季结束,中能入主青岛足球已有4年时间,但这个试图在足球氛围非常不错的青岛做出一番名堂的企业,却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终于扛不下去了。“实话实说,甚至在未来3到5年,也很难让人看到一个有希望的市场。特别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未来到底会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我也接触过其他中超俱乐部的老板,大家的信心也不是很足。”乔伟光说。
跟同样在叫卖的深圳俱乐部相比,青岛中能俱乐部显然现实得多,在中能俱乐部高层看来,这个时候,像当年云南红塔俱乐部转让时捞一把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出现了。“如果有青岛本地的企业愿意接手,中能俱乐部可以低价转让,甚至零转让,但前提是一定要有诚意,要有长期投入的计划,真心想把青岛足球搞好。”乔伟光的意思很明白,只要能甩掉这个“包袱”,哪怕亏点钱也绝对能够接受。
中能退出 不同于武汉
中国足球如今真是有点怕了“退出”这两个字,尤其是作为联赛管理者的中国足协。不过昨天,足协相关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是很担忧,因为中能的退出,跟上个赛季武汉俱乐部的退出是不同性质的,也不会给联赛带来沉重的打击。
这位官员解释说:“如果说中能俱乐部这次转让的消息是确实的,那么也不会影响到什么,因为这是企业行为,中国足协没有权利,也没有必要去过问。从中超联赛的构成来讲,青岛队是拥有中超参赛资格的一支球队,至于谁来经营这支队伍并不重要,只要最终参赛的俱乐部达到中超标准就可以。”
而谈到武汉俱乐部的退出,这位官员表示:“武汉俱乐部的退出是在联赛进行当中的自我行为,而且这种退出是在联赛进行中,且给联赛造成巨大影响和损失。这种两个赛季间俱乐部经营方的更迭,与武汉俱乐部的‘退出’有着本质的区别。”
经典甩卖
过去时
青岛颐中——青岛中能
2004年12月15日,8年中已投入4.5亿的颐中集团,不堪假球黑哨中集团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将俱乐部以3116万元转让给民营企业青岛中能集团。经营一年之后,青岛中能俱乐部爆出“退出”传言,而随后被证实,此举为中能集团希望得到一些政策优惠。2009年1月3日,青岛中能集团再次喊出“退出”,这回看来是真的要退出。
大连万达——大连实德
2000年1月9日,大连万达以1.2亿元将大连俱乐部转让给大连实德。可以说在退出国内足球顶级联赛的企业中,万达是惟一能适时就退,转让价钱自己还算满意的企业。
云南红塔——重庆力帆
2003年,在广大集团员工的诟病中,红塔集团决定不再往足坛无底洞中扔钱,12月27日与重庆力帆集团就后者收购云南红塔俱乐部达成协议,当年从甲A降级的重庆力帆队也得以“借壳上市”。不过兼并了云南红塔和重庆力帆两支球队的这支新球队,却在坚持了两年之后,再度降级。
进行时
深圳——?
青岛中能抛出了“零转让”,可以说打破了中国足球市场现今的行情。而目前正在试图转卖俱乐部的深足老板杨塞新,不知会作何感想?
事实上,自从深足夺得首个中超冠军之后,无论球队成绩还是俱乐部经营,都在走下坡路,而转卖俱乐部的事情,在深圳足球圈里也早就不是新闻,杨塞新为这支还具备中超资格的深足标价3000万-4000万元。
还有谁在坚持
退出,转让,这样的字眼对于如今江河日下的中国足球、中超联赛而言绝不陌生,而在中国足球联赛职业化16年当中,一直能坚持下来的,还有谁?
首先说整个职业化16年中始终留在顶级赛场的,只剩下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两家,不管外界风云如何变幻,京、津两强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尽管两家俱乐部也时不时说出“退出”的狠话,但最终,这两家俱乐部却成为中超最能坚持的“钉子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