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8日电 香港《镜报》2008年1月号发表署名仲一平的文章说,近来国际上炒作“中国威胁论”,一个重要论据就是中国连年军费增长的比例很大。其实,如果仔细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就可看出这是“忍耐”多年后的一种厚积勃发现象。中国国防建设开始实行“富国强兵”全新政策。 tujian.org
这篇题为《中国国防实行“富国强兵”新策》的文章原文摘录如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在国际上崛起的势不可挡,使美国、日本等国在军事上的猜忌也日益增长,要求“增加透明度”成为近年来对华交涉的重要内容。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每两年发表一份“国防白皮书”,2007年8月起又正式宣布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申报军费开支和武器进出口情况,国际上的种种非议仍有增无减。除去一些别有用心的渲染,有些人只看到近十年来中国国防投入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比例增长,而没有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队建设的众多历史欠账需要补偿。若是全面地看待中国国防事业的进程,就可以对现在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此减少误解、减少猜忌并增加信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防建设结束“忍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表达了中国领导人在国防建设上开始实行的一个全新政策,即改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军队建设为经济建设让路的提法,注重二者同步发展。目前中国的GDP总量按外贸汇率计算超过30000亿美元,已仅次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若按联合国货币基金的平价购买力标准计算则早已是世界第二,国防投入增长到这一位次,也才符合中国的大国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78年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过“左”的内外政策,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时中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第八,科技总体水平更是落后几十年,加上以往的国家领导人因长期对战争形势估计过高,国家经济总量与军费开支的比例严重失调。1979年中国的GDP总量不过4030亿元人民币──当时折合2500亿美元,同年军费开支却达220亿元,再加上国防科研费和民防费用等开支,实际上国防投入占国民经济总量的7%以上,占政府财政开支的四分之一。在世界各大国中,这一比例仅次于苏联,对百废待兴的中国是一个沉重负担。邓小平在确定改革开放的决策时,在国家诸项大笔开支中只能从国防费中挤出钱来,于是从1980年以后逐渐削减军费和减少人员,1985年又正式提出“军队要忍耐”的口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解放军的这一“忍耐”,使全军由临战型转为和平型,武器装备更在多年间处于“简单维持型”。在1986年以前的七年间,解放军总员额从590万人减少到320万,军费在物价每年上涨百分之十几的情况下限制在200亿元以下。至1990年,军费总量只有209亿元,按美元汇率在世界上降到第十几位,还不如台湾和韩国。这区区军费之数,当时除发官兵的薪金和津贴外,连训练费都不足。从1987起,时为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同意军队以生产经营弥补经费不足。从那时起,全军出现了忙于经商创收的风气,虽然每年成百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以勉强补上了开支缺口,却严重干扰了正常工作,也助长了腐败现象的出现。这时全军除特殊的个别装备外,兵器方面基本处于只研究而不生产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邓小平能下这种非凡的决心,是看准了国际形势非常有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在拉拢中国,短期内不存在严重的外部威胁。1991年苏联瓦解后,美国对华开始采取部份打压措施,邓小平仍提出“韬光养晦”的方针,不搞对抗,在国防事业上仍坚持“忍耐”方针,从而保障了经济建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自九十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中国在钢、煤、水泥和机械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上都已居于世界首位,且有了“世界工厂”之称,综合实力的软肋恰恰显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和军力的不足。在这种形势下,按中国国防白皮书公布的数字,自1999年之后军费投入的比例才超过国民产值增长的比例。由于近八年来中国每年的GDP增幅达9%,军费平均增长百分之十几并不算太多,但在国外看来却是一个很不得了的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