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布什伊战政策遭釜底抽薪 一半外交官表示不支持
2009-05-20

目前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的泥潭,其对伊政策正经受着严峻考验。在美国国内,布什的伊拉克政策遭到了普通民众和民主党的强烈反对,要求撤军的声音在2008年总统大选选战中显得异常响亮,就连共和党内部也指责声不断;在伊拉克,美军的伤亡人数每天都在增加,1月8日这一数字为3911人。而美国外交部门偏偏在这时候又来添乱:本来美驻伊外交人员就极度短缺,现在竟有近一半的外交官不愿赴伊工作,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布什的外交政策不可理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支持布什对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月8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不愿赴伊拉克工作的美国外交官中,几乎近一半的人给出的理由是不支持布什政府的对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项调查是由美国外国事务协会主持进行的。美国外国事务协会是一家普通的商业性公司,没有政府背景,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项调查共访问了4311名驻外机构的工作人员,而美国驻外机构的人员总数大约为11500人。西方媒体认为,虽然还不能确定这份调查报告有多大的代表性,但它已经明显地证明,美国外交官的不满情绪正在蔓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伊拉克战争已经让美国的外交官们疲于奔命,同时美国普通民众也对伊拉克战争大为不满。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不愿意去伊拉克工作的受访外交官中,有48%的人以反对美国伊拉克政策为由。另外一些理由分别是为安全担忧、与家庭分离时间过长以及工作困难重重等。而那些表示愿意赴伊工作的人当中,高工资、爱国热情以及职位提升是吸引他们的最大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正面临着人手极度短缺的局面。去年12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决定,美国国务院及非热点地区驻外使领馆10%的工作岗位将在2008年内被削减,以填补美国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国外交机构人员的空缺。但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68%的受访者表示反对赖斯的这个决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被问到对这份调查报告有何感想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肖恩?麦科马克呼吁美国外交机构的工作人员能支持政府的政策。麦科马克说:“如果人们对此有疑问的话,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 麦科马克言外之意是那些有不满情绪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走人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赖斯的工作表示不满

tujian.org

这份调查报告同时显示,大部分美国外交官都表示对赖斯给予他们的支持深感失望,每10个人中就有4人认为赖斯的工作做得很糟糕。近几个月来,赖斯的管理方式备受批评。首先是没有按期完成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的人手配备,赖斯随后表示她可能会在一些冲突地区加派人手,例如伊拉克。目前,美国驻伊拉克的外交人员大约有250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麦科马克当天对这项调查的统计方法表示质疑,并且为赖斯辩护称,赖斯已经很努力地为外交官们提供帮助了,并保证了在外交方面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麦科马克说:“在总统(布什)身边工作,她(赖斯)已经把国务院重新带回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中心位置。”相比前任鲍威尔,赖斯与布什的关系更为亲密,但麦科马克表示,他不愿意把赖斯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欧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足协四掌门雷人语录 "阎王"杀无
    ·老婆不点头卡卡哪能走? 米兰核心自解留下
    ·日台证实日本F-4战机9月曾与解放军轰-6对峙
    ·波兰不急就部署反导系统问题作出决定
    ·报道称暗杀贝-布托的主嫌已在巴军队炮击中
    ·美媒又出骇人言论:中美潜艇建造速度10比1
    ·美军公布美国伊朗舰艇对峙事件的影像资料(
    ·日本向美军学习两栖战 剑指“西南岛屿”防
    ·四川民工创奇迹:B-29从成都出动空袭日本始
    ·斯大林电报之谜:苏联真试图阻止解放军过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