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变革中前行的越南人民军:确立“积极防御”战略
2009-05-20

自胡志明在1944年12月22日创建越南武装力量以来,其先后经历了抗日、抗法、和平建设、抗美和出兵柬埔寨5个时期。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军事变革的深入,在东南亚,越南人民军的发展更是值得关注。 tujian.org

2007年是越南内政外交成果颇为丰硕的一年,特别是越南的“革新开放”使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据越南《物资报》报道,越南总理阮晋勇最近在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会上提出,越南人均GDP将由 2007年的835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960 美元。而越南统计局也在2007年年底发布声明,继2006年经济增长达8.2%后,越南2007年经济再度增长8.5%,创下该国11年来经济增长的最高水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冷战结束后,越南一直坚持国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指导方针,强调巩固国防和发展经济是越南的两大战略任务,经济增长为军事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越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加大了对国防建设的投资比重,并根据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逐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确立“积极防御”战略,大力推行“全民国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1976年越南南北统一时,越南人民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00多万兵力的庞大军队。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两极对立格局的逐步变化和越南国内建设的需要,加之难以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和继续过去的扩军政策,便于1986年9月提出要精简整编,裁减人员,建设一支有适当数量、高质量、符合国家经济实力的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进入21世纪,越南根据面临的安全形势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强调在军事力量结构上以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自卫队三种武装力量相结合;在作战模式上以中小规模的集中进攻与广泛击敌相结合,突出发挥武装力量全面抗敌的作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先,越军大力推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并将其作为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原则,通过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总体威力,赢得未来战争。在军队的总体发展道路上强调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军队建设已由战时状态转入和平状态,把建设一支数量适当、装备精良、机动灵活、战斗力强、总体质量高、日益现代化的正规军作为其根本目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突出协调而有重点地发展各军种、兵种。近年来,越军十分强调合理调整各军、兵种比例,优先发展海空军,控制陆军规模,重点加强技术兵种建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优化预备役和快速动员体制,继续加强民兵自卫队的数量和质量建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结合自身情况,越南一直十分重视“全民国防”思想,并且随着军事改革的推行,进一步发展了全民国防体制。在全民国防战略思想指导下,越南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自卫队建设。每个省都设军事指挥部,直辖一个预备役师,预备役部队总人数约50万。其中民兵自卫队(含人民警察、青年突击队等)数量更多,估计达250万之众。一旦战争需要,这些准军事部队只要按原制改编、换装,配发必要的武器装备和补充一定数量的现役骨干人员,即可转为现役部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足协四掌门雷人语录 "阎王"杀无
    ·老婆不点头卡卡哪能走? 米兰核心自解留下
    ·日台证实日本F-4战机9月曾与解放军轰-6对峙
    ·波兰不急就部署反导系统问题作出决定
    ·报道称暗杀贝-布托的主嫌已在巴军队炮击中
    ·美媒又出骇人言论:中美潜艇建造速度10比1
    ·美军公布美国伊朗舰艇对峙事件的影像资料(
    ·日本向美军学习两栖战 剑指“西南岛屿”防
    ·四川民工创奇迹:B-29从成都出动空袭日本始
    ·斯大林电报之谜:苏联真试图阻止解放军过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