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学者:海权意识觉醒 中国必将成现代海洋国家
2009-05-20

昔日完整的“心脏地带”的陆权势力已被海权势力冲击得七零八落,陆权作为古代世界主角已经让位于海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海洋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引发海权的第一要素。只要人类同海洋发生关系,迟早会形成“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这种经济结构一旦形成,迟早要召唤强大的海权,无论古代、中世纪还是近现代,也无论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都表明,海权对陆权具有绝对的优势,掌握制海权的一方可在世界范围调动各种资源来压垮坚持陆权战略的一方。海权能够凝聚分散的陆权势力从而形成合力,因而是陆权的“倍增器”,因此,获得强大海权的陆权帝国的影响力和寿命要远远超过没有海权的陆权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何英国与德国在北非发生激烈争夺?因为德国一旦占领北非控制中东后,就会把英国本土同它的庞大殖民区域拦腰截断,英国就无法调动雄厚的海外力量投入战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历史宏观而论,大致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始,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出现于同“心脏地带”毗连的“内新月形地带”,世界贸易中心由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海权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向强大的陆权挑战。17世纪至21世纪之间,更出现了海权势力对陆权势力进逼的总体趋势。冷战的结果就是海权对陆权的胜利。代表“心脏地带”陆权势力的苏东集团崩溃后,海权势力很快占据上风,美英为核心的海权势力以“外新月形地带”和“内新月形地带”为前进基地,迅速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突入“心脏地带”。在欧洲方向上,通过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等契机,从西面渗入“心脏地带”。在亚洲方面,以“9?11”恐怖主义袭击为契机,美英在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和地中海地区集结兵力,先对阿富汗塔利班开战,随后发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由西南和南面进入“心脏地带”,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趁势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军事基地,并对蒙古实施军事援助,从东面楔入“心脏地带”。这种战略格局表明:昔日完整的“心脏地带”的陆权势力已被海权势力冲击得七零八落,陆权势力全面处于守势。陆权作为古代世界主角已经让位于海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海权势力压倒陆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由海洋贸易引发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社会制度最初产生于沿海地区,相对地处“内新月形地带”的西欧国家而言,“心脏地带”的国家都属于后发展国家,在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变革方面经常滞后;航海贸易经济产生竞争的社会机制,激发了社会的创造发明欲望,往往成为科学技术进步的持续动力源;科学技术进步不断转换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内新月形地带”的国家在军事上总是领先一步;同时,航海贸易的市场经济制度抚育出能够保障自身并与自身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制度,而民主政治体制保证了个人自由权利和创造力的发挥及社会财富积累、科学技术、军事力量的持续正常发展。相反,具有长期农耕、游牧传统的“心脏地带”国家往往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高度集权体制,形成专制社会,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有着天然抵触倾向,从而形成漫长的由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过渡期,使得“心脏地带”的国家在迈向现代化时步履蹒跚,在政治制度、科学技术、财富积累、内部凝聚力、军事力量等方面全面落后于“内新月形地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足协四掌门雷人语录 "阎王"杀无
    ·老婆不点头卡卡哪能走? 米兰核心自解留下
    ·日台证实日本F-4战机9月曾与解放军轰-6对峙
    ·智利拒绝购买印度国产ALH先进轻型直升机
    ·F-15战机金属结构太薄 美空军借机增加猛禽
    ·抗美援朝老兵:逍遥山战斗比《集结号》更惨
    ·俄远程航空兵进行今年首次例行远程巡航飞行
    ·济南军区数百将校军官冬训打头阵演练野战生
    ·俄军今年将装备两套井基白杨-M洲际导弹系统
    ·瑞典批准新型潜艇进入设计阶段认可军方订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