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炯/漫画 tujian.org
【作者】黄文炜(作者系日本华文媒体记者) tujian.org
在中日关系进入新阶段之际,中日民间感情也需要有超越过去的“创新之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一年多来,中日关系已走出了阴影,随着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破冰”“融冰”“迎春”等词汇开始更多地出现在中日间的外事活动中。1月7日上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执政党联络会议上表示,日中两国间悬而未决的东海气田开发问题“已发展到关键阶段,争取在春天解决”。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将于今年访问日本。看来,中日关系用“友好”来定义已经太简单,双方的战略互惠关系有了更充实的内涵,并已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是,仍然棘手的问题在于,中日政治关系走向友好的时候,两国民间感情怎么融合?不可否认,中日两国民间信任基础依然很脆弱,对峙情绪仍未完全消除,这种状况显然与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进程不太合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愤青”应该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中国,有一个名词似乎专为中日关系而生——“愤青”。时下其外延虽然已经有所扩展,但在中日交往史上,这个群体的声音仍然不能忽略。他们长期以来在网络上表达对日本右翼的不满。但有时候,过多的“恨”和“狂热”难免让有关日本的言论变得单一和盲目,而一味声讨日本的结果,就可能使一些人沉溺于“悲情抗日”而无法自拔。 tujian.org
这样的例子几乎随处可见。日前,重庆一加油站就打出“本站不为日本车服务”的灯箱,从而引起全国网民的关注。该加油站因此被一些网民称之为“抗日加油站”。加油站老板表示,此举是为了“不能淡忘历史”。笔者认为,打出诸如“日本人不许入内”“不为日本车服务”招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纪念历史其实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日本侵华的历史固然不可忘却,但记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而不是让其成为压在心灵上的重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真正的强者是大度宽容的,过激和狭隘是心灵空虚的表现。在“敌对”的心态下,很难真正了解对方,更不容易认清自己。“愤青现象”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今天,我们也许应该反思一下纪念历史的方式——是否过于强调情感,而忽略了理性总结。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