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俄报认为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军火出口国
2009-05-20

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俄新网援引《莫斯科共青团报》载文报道,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现在似乎已经从动荡中摆脱出来,现今正在重振旗鼓。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2007年武器出口总额达到75亿美元,比2006年整整多出17亿美元。同时,这一军火出口巨头不断在抢占新的军火市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周末,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沙特阿拉伯外长萨乌迪·阿尔菲希尔举行了会晤。沙特对于俄罗斯伊朗在核领域和军事技术方面的大规模合作表示担心,为了换取俄方缩减与伊朗方面的合作,沙特表示将大量购买俄罗斯军火,并承诺在近5年内俄沙军火交易突破500亿美元。而在2008年将签订供应价值2亿美元的100辆BMP-3步兵战车和6亿美元150辆T-90C主战坦克的合同。双方正在就购买161架米-17、米-35和米26型直升机举行初步谈判。预计,这笔交易金额将达16亿美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报道,沙特计划建立一个整体的防空系统。为此,沙特准备购买所有此类的军工产品,从可移动的地空导弹系统、"铠甲"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到S-400远程防空导弹系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俄国防出口公司特派经理尼古拉·迪米久克总结该公司在新德里国际防务展览会(DEFEXPO India-2008)工作时指出,印度军方对俄罗斯战车感兴趣。标志性的事件是与北约成员国签署的一份协议--希腊计划耗资12亿欧元购买415辆BMP-3步兵战车。伊朗国防部长不久前透露,德黑兰方面签署了采购S-300PMU1型地空导弹的合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认为,2007年军火贸易结构非常特别。与2006年一样,航空设备供应占整个军事技术合作领域61%。苏-30MK战机再次成为军火交易的“主力”,2007年出口数量达到在整个后苏联时期破纪录水平:总共出口49架苏-30MK战机,其中24架出口印度,12架委内瑞拉、10架马来西亚和3架阿尔及利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军火贸易结构中位居第二的是陆军军事装备和武器(占21%)。第三和第四位分别是防空系统和海军武器装备(10%和8%)。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签署军火交易合约总额最多的是印度。印度去年签署了供应数十架苏-30MKI战机(16亿美元)和供应347辆T-90C坦克和14套龙卷风火炮系统(15亿美元)。去年一年,俄罗斯总共收到64架苏-30MK系列战机的订单,这大大打破了2006年创下的史上最高水平(2006年阿尔及利亚和委内瑞拉订购了52架战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几年来,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实质性的扩大了出口能力。1999年俄罗斯以26亿美元在世界军火出口大国排行榜上仅居第四位,当时第一位的美国军火贸易额为140亿美元,英国60亿美元,法国40亿美元居第三。在短短8年的时间,俄罗斯军工综合体不仅恢复了在军火市场上原来拥有的地位,而且还打入了新市场。2007年俄罗斯以75亿美元占据世界军火出口第二大国的地位,稍逊美国的80亿美元,但却也把包括英国和法国在内的欧洲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军队正全力抗灾:探访解放军救灾指挥中心
    ·足协四掌门雷人语录 "阎王"杀无
    ·老婆不点头卡卡哪能走? 米兰核心自解留下
    ·日台证实日本F-4战机9月曾与解放军轰-6对峙
    ·解放军最新型主战坦克价格也高达数千万元
    ·以色列导演拍摄采访巴勒斯坦“女人弹”记录
    ·日本下一代隐身战机外型进一步曝光
    ·日政府拟在冲绳美军基地周边街头设置防范摄
    ·塞尔维亚航班身份不明 飞越奥地利遭战机拦
    ·东南亚每月资助恐怖活动的资金高达300万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