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记者亲历达尔富尔:中国维和官兵成“亮点”
2009-05-20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维和工兵分队是首个非洲之外国家派遣的维和部队,他们近日已搬进位于苏丹南达尔富尔的营地。图为中国维和分队在达尔富尔。 中新社发 李鹏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新社达尔富尔二月二十六日电 题:达尔富尔南战区的“中国亮点”

tujian.org

中新社记者 李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护卫下,记者们二十六日跟随中国特使刘贵今,来到中国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的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联合国第一支部署到达尔富尔的维和部队,首批一百四十名中国维和官兵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已经成为联合国---非盟达尔富尔南战区的一大“亮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发现,中国工兵分队从过渡营地搬到南战区超级营地才四天,虽然地处茫茫戈壁,条件异常艰苦,但营区内外井井有条,处处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贵今特使向全体官兵表示慰问和感谢,他说:“你们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冒着风沙、顶着烈日、冒着危险……”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狂风卷起的一阵沙尘暴将他后面的话淹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贵今说,中国军人正在非洲参加七项维和任务,有一千四百多指战员,活跃在七个非洲国家,而达尔富尔目前是世界热点,是苏丹面临最困难的问题,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你们所做的工作正在创造历史,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苏丹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非洲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维和工兵担负为南达战区修建超级营地的任务,在南达的恶劣条件下,其难度可想而知。据悉,中国国防部主管维和的官员来战区检查工作时曾说,达尔富尔地区是目前中国军人在世界各维和任务区中条件最差最艰苦的地区。

tujian.org

分队的卫生队长付红保少校对本社记者说,驻地的困难不仅是四十多度的高温和无时不在的沙尘,还有疟疾病毒,以及毒蛇、毒蝎子、毒蜘蛛、毒蜥蜴等的威胁——分队营地修建过程中已经发现了六条毒蛇,还有长达十几公分的毒蜘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然条件恶劣的同时,还有维和人特有的危险。工兵分队不是战斗部队,在安全保卫上更需小心。负责分队安全的陈战光少校对本社记者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没有目标,时间不确定,对象不确定,因此“晚上基本上不大睡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条件差,时间短,但中国维和官兵的工作却赢得了同行的一致称赞。分队大队长上官林宏对记者说,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官员以及战区的指挥官都高度赞扬分队的营地建设和工作作风。他说:“中国工兵分队的内务已经成为战区的一个亮点,每次来人视察,战区司令都要带他们到中国工兵分队的帐篷里参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在刘贵今慰问工兵分队时,听到消息的南战区司令弗兰德里克准将也驱车前来,对中国维和官兵又是一番连声夸赞。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官林宏对记者说,中国工兵的后续装备,计划于下月初抵达苏丹港,而后续的一百七十五人也将整装待发,大家决心以一流业绩为达尔富尔的和平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军队正全力抗灾:探访解放军救灾指挥中心
    ·足协四掌门雷人语录 "阎王"杀无
    ·老婆不点头卡卡哪能走? 米兰核心自解留下
    ·日台证实日本F-4战机9月曾与解放军轰-6对峙
    ·“德凯特”号驱逐舰(DDG-73)
    ·美国发布航行飞行警告 或于21日“导弹打卫
    ·俄媒体介绍最新的苏-35 称其为准第五代战斗
    ·台当局秘设军火公司遭炮轰 军方却不敢喊停
    ·专家:美“猎星”是实战行为 西媒不该纵容
    ·解放军三百名具有特长的新兵成为“香饽饽”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