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20世纪初日本当局施行诡计破坏中德美三国结盟
2009-05-20

晚清时期的中国尽管积贫积弱,但毕竟是一个地大人多的大国,各国在考虑世界格局时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20世纪初,欧洲强国之一的德国就曾想拉中国建立中德美三国同盟,但由于日本的阻挠和破坏而未能如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德皇想建中德美同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世纪初,世界局势动荡,各国都在寻求盟友。英国为保住它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被迫放弃孤立政策,于1902年1月与日本结盟。欧洲强国德国为应对时局的进一步复杂化,决定寻求与其他国家联合,共同对付英日联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过反复考虑,德皇威廉二世选中美国。他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频繁交流,探讨建立联盟事宜。罗斯福也察觉到新崛起的日本是美国潜在的威胁,主张扩大联盟,吸收中国加入,形成中德美三国同盟。为此,威廉二世秘密会见出使德国的中国公使孙宝琦,告诉他说:“欧洲最强国为德国,亚洲最大国为中国,如果再加上美洲最富国美国成立三角同盟,对世界和平必有伟大贡献。”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中德美联合,压倒英日同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孙宝琦是清朝庆亲王奕劻的儿女亲家,而奕劻是军机大臣,威廉二世之所以秘密会晤孙宝琦,就是想利用这一层关系,直接影响中国政府。然而,如此重要的外交问题,孙宝琦自然不敢作主。他立即打电报请示奕劻,奕劻也不敢怠慢,马上上奏慈禧太后。没想到,慈禧太后却冷冷地说:“这样大的问题,怎能不让英国加入呢?”原来,在鸦片战争中吃了英国大亏的慈禧太后,只知道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要加入联盟,少不了英国的参与。奕劻更是昏庸无能,搞不清国际形势,便附和慈禧太后的意见,给孙宝琦发电,让他向德皇转达太后的旨意。威廉二世听罢,暗自嘲笑中国外交的幼稚,但表面上却说:“让英国加入未尝不可,但事前宜缜密,让我们三国接洽好再说。”此话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稳住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德皇计划派太子访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威廉二世与中国接洽后不久,英国海军少将访问日本。作为对此事的回应,威廉二世决定派太子访问中国。此时,孙宝琦已奉调回国,接替他的是副都统荫昌。清政府对荫昌独自处理中德关系很不放心,特派贝勒载涛以考察德国陆军的名义协助荫昌工作。他们一到柏林,便受到威廉二世的接见。主宾三人在无愁宫密谈了45分钟,主题是协商德国太子访华。同时,威廉二世还建议中国派特使到美国,通报中德接洽的情况。随后,载涛先期回国,向清政府汇报与德皇会晤内容。接着,荫昌也回国,布置接待德国太子事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慈禧太后接到载涛的报告,明白了威廉二世的用意,也赞同其主张。她决定派唐绍仪为访美特使,同时将德国太子访华的大体时间确定为1909年冬或1910年春,并安排文官施肇基、武官蒋百里负责接待。 tujian.org

一切工作准备完毕后,慈禧太后就盼着德国太子的光临。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眼见预定的日期已过,却始终不见德国太子的身影。1911年初,德国突然宣布改派亨利亲王来华。太子改亲王,这就意味着中德之间的约定出现了问题。威廉二世究竟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变动呢?原来这与日本暗中的干预和破坏有关。

tujian.org

     相关链接
    ·军队正全力抗灾:探访解放军救灾指挥中心
    ·足协四掌门雷人语录 "阎王"杀无
    ·老婆不点头卡卡哪能走? 米兰核心自解留下
    ·日台证实日本F-4战机9月曾与解放军轰-6对峙
    ·“德凯特”号驱逐舰(DDG-73)
    ·美国发布航行飞行警告 或于21日“导弹打卫
    ·台推出军民结合型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图)
    ·俄媒体介绍最新的苏-35 称其为准第五代战斗
    ·台当局秘设军火公司遭炮轰 军方却不敢喊停
    ·汉和:歼-11B完全达到俄制新款苏-27的水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