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揭秘中国首次潜射导弹试验:攻克弹体小型化难关
2009-05-20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2年10月1日,新华社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10月26日,从北部海区向以北纬28°13′、东经123°53′为中心,半径35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为了过往船舶和飞机的安全,中国政府要求有关国家政府,通知本国的船舶、飞机,在当地时间每日9点至17点,不要进入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这一重要公告的播出,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0月12日15时01秒,渤海某水域,随着一声巨响,由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代固体潜地运载火箭似一只海上蛟龙破水而出,在水面上溅起一片火光后直上蓝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整个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经过水中段、控制段、被动段飞行,准确落入预定海域,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是继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氢弹、远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发射以后,在国防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功,不仅表明了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国防实力有了新的加强,而且标志着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极大地展示了我国的国威和军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记者走进了当年发射运载火箭的海军某潜艇部队,走近20多年前担任过这一重大而光荣任务的老前辈们,亲耳聆听他们讲述那难以忘怀的瞬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讲述一代代潜艇官兵忠实履行崇高职责的生动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主创新的跨越 tujian.org

采访中,海军潜艇某基地领导和技术人员向我们介绍,以潜艇为发射平台,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是当今世界上“三位一体”(即陆基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潜射导弹)的战略核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明显优点是机动范围广,隐蔽性好,攻击能力高,生存能力强。它不像陆上发射井只能在固定的地点发射,而是可以在敌方难以发现的地点打击敌方的任何陆上战略目标。从水下运动中的潜艇上发射运载火箭,绝不是简单地把陆用导弹搬到潜艇上,而是要针对潜艇的有限空间和活动特点,解决火箭推进系统、火箭小型化和水下发射技术等一系列新的课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第一代潜地导弹的研制工作,是从1967年开始的。因当时“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影响,许多研制单位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再加上预研基础薄弱,研制计划一拖再拖,进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重大课题重新被列入国防尖端技术的重点之一,明显加快了研制的步伐。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国防科工委、海军和航天工业部、核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密切协作,全国参加研制、生产、试验的单位多达2000多家。在研制过程中,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在充分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自力更生,坚持走自己的路,使我国潜地导弹技术研究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在试验过程中,其程序舍弃了全尺寸模型弹水池试验阶段,直接从陆上进入艇上,并先后攻克水下发射、通信传输、弹体弹头小型化等技术难关,从而为首次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军队正全力抗灾:探访解放军救灾指挥中心
    ·足协四掌门雷人语录 "阎王"杀无
    ·老婆不点头卡卡哪能走? 米兰核心自解留下
    ·日台证实日本F-4战机9月曾与解放军轰-6对峙
    ·“德凯特”号驱逐舰(DDG-73)
    ·美国发布航行飞行警告 或于21日“导弹打卫
    ·台推出军民结合型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图)
    ·俄媒体介绍最新的苏-35 称其为准第五代战斗
    ·台当局秘设军火公司遭炮轰 军方却不敢喊停
    ·汉和:歼-11B完全达到俄制新款苏-27的水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