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辆坦克与一群军人在南京保卫战中的壮举
■日军重重包围之下,坦克内中国士兵是怎样撤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影片中的那辆坦克后来命运如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37年12月某日,南京城内,一群日本兵从一辆已毁损的坦克旁走过,突然,坦克上的机枪开始轻微转动,瞬时枪声大作,整排的日本兵被扫倒在地。当大批的日本兵涌来,坦克里的两个中国士兵,却一声不吭,静静地等着向自己靠近的日军…… tujian.org
这就是影片《南京!南京!》中震撼人心的一幕。导演陆川说,这是一部近乎纪录片风格的影片,几乎每一个情节都有历史依据。那么,这一幕,究竟是艺术虚构,还是真实地存在于历史的记忆里?那两个英勇士兵最终牺牲了吗?那辆坦克的下落又是如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究竟是坦克还是拖拉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南京!南京!》热映之时,军事迷们关注到这样一则消息,说是影片中的坦克道具都是农民手工造的,每辆造价18万人民币,坦克的发动机都是用拖拉机引擎来代替。不知道是仿制者的有心为之,还是完全出于巧合,真实历史中的那辆坦克,还真的跟拖拉机缘分不浅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银幕上,面对如狼似虎围上来的日军,那辆坦克以及坦克上的双联装机枪以决绝的姿态定格。“那是德国I号A型坦克。”一位研究二战武器的专家林先生告诉记者。 tujian.org
据介绍,德国I号A型坦克是1933年研发的,由德国装甲兵之父海因兹·古德里安亲自过问、督促完成。为了有效避免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大型武器制造的限制,德国陆军兵器局打的旗号是研制轻型拖拉机。参与投标的公司倾心设计,最后克虏伯公司设计的克虏伯拖拉机胜出。经过多次修改测试,德国I号A型坦克成功面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该型坦克设置了一个位于车体右侧的机关炮塔,可由车手以手动方式进行旋转;左侧是驾驶座,驾驶员由左侧的舱门进出。此外,在车身及炮塔上设有5-6个观察窗口供乘员观察之需要。坦克的武器装备有2挺7.92mm MG13机枪和2250发子弹,但是没有火炮,而且装甲较薄,引擎过热,动力也有不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那么,德国的坦克究竟怎样到了中国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西班牙战场来到了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检验这种坦克在实战中的能力,德国就把它输往正在进行内战的西班牙。结果,该坦克的各种缺点充分暴露,远远逊色于当时对手使用的苏联坦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德军开始装备马力更大的B型坦克,并逐步淘汰A型坦克。消息被当时正在中国为蒋介石服务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得到,经过斡旋,德国方面将淘汰的坦克出口,向中国提供德国I号A型坦克十多辆。这些坦克就这样被装备进当时中国唯一的装甲兵团第三连,之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当年那场保卫战中,德国I号A型坦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除了德式坦克,国民政府有没有装备其他的坦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