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俄公布世界武器出口排名:整体创新高 中国排12
2009-06-10

tujian.org

中国生产的武器在发展中国家较常见,图为孟加拉首都平叛过程中亮相的59D坦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俄通社日前发布报告,对2004-2008年间各国武器出口情况进行了总结。据介绍,尽管在2008年出现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但各军火出口国获得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出口订单却创下了历史新高,其总额达到1013.14亿美元,明显超过了2007年的890.39亿美元和2006年的685亿美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总体上讲,在过去的五年中(2004-2008年),各国签订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出口合同总价值高达3367.32亿美元。这其中,2008年的军备出口额占到了30%。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里,各国签署的军备出口合同的总价值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过去的五年和2008年一年来说,美国均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签署的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分别为1381.05亿美元和593.35亿美元)。美国在过去的一年中创下了多项纪录。首先,美从未在一年内签署过如此多的武器出口合同且遥遥领先于其竞争对手;其次,美在去年一年内签署的合同总价值占到了其最近五年内签署的合同总价值的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2004-2008年间,获得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第二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所握订单总额达432.07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12.83%)。其中,俄在2008年新签署的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为60.31亿美元(占全球的5.95%)。不过,俄签署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最高的一年却是在2006年--总额为144.26亿美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占据第三位的是法国。其过去五年内获得的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为360.98亿美元(占全球的10.72%)。不过,法国在2008年却是全球获得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第二高的国家(总额为138.62亿美元,占全球的12.7%)。法在去年之所以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其总统的努力密不可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签署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位居第四位的是德国(总额为236.25亿美元,占全球的7.01%)。在2008年,德国则是全球签署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第三高的国家--总额为88.48亿美元。 tujian.org

英国虽然在过去五年中签署的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高达188.49亿美元,居全球第五位,但其在2008年获得的出口订单总额却创五年来的新低,仅有9亿美元,居全球第9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居于第六位的是以色列,其在过去五年内和2008年获得的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分别为119.63亿美元和12.53亿美元。印度和巴西是2008年以制武器装备的最大订购国。

tujian.org

位居第七至十位的分别是西班牙(101.98亿美元)、意大利(90.29亿美元)、加拿大(73.84亿美元)和瑞典(58.59亿美元)。 tujian.org

至于中国,其在过去五年内获得的武器出口合同总价值为40.78亿美元(2008年为9.59亿美元),居全球第十二位。(春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外媒:中国强化南海舰队 为突发事件做准备
    ·国防科工局:“嫦娥一号”卫星将择机实施落
    ·南沙守礁大校日记:守礁军医救治军民上千人
    ·巴基斯坦军方称攻克塔利班重镇 累计已击毙
    ·中国自主品牌大飞机计划2016年左右投入市场
    ·奥巴马敦促澳大利亚政府接收一批“东突”囚
    ·中国护航编队“深圳”舰举行甲板晚会庆端午
    ·流落缅甸60余载 中国远征军老兵踏上回乡探
    ·中国护航编队“深圳”舰举行甲板晚会庆端午
    ·中情局拟强化培训外语人才 汉语俄语等人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