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基地”头目拉丹与其子在阿合影公开引轰动(图)
2009-06-10


拉丹与他的儿子在阿富汗的合影照片被公开,立即引发轰动。(图片来源:中新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综合报道,“基地”组织头目拉丹与家人的合影照片一直非常罕见,外界更是几乎从来没有见过他与自己子女的合影。但拉丹第四个儿子奥马尔-拉丹日前首次公开了他与父亲在阿富汗的合影,并称拉丹是一位“温和而又慈爱”的父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奥马尔-拉丹现年26岁,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称,他此前的确曾来到过位于阿富汗的“基地”恐怖训练营,并在那里与他的父亲拉丹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奥马尔将拉丹描述成一位“温和而又慈爱”的父亲,称拉丹非常喜欢足球,说话也很有幽默感。奥马尔说,早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前,他就已经离开了阿富汗,并从此再也没有与父亲见过面,对于其目前的下落他更是一无所知。奥马尔随后首次公开了他与父亲1996年在阿富汗的合影照片,那时候奥马尔只有15岁,他的笑容中还带着腼腆和羞涩。奥马尔还表示,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定居在英国,能和与英国首相布朗共同讨论伊拉克的和平问题,他愿意担任“和平大使”,因为他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让拉丹停止恐怖袭击的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奥马尔-拉丹说,“我希望能够定居英国担任和平大使,因为我一直相信,我是这个世界上拉丹唯一愿意听从建议的人。我的父亲显然是世界上被追捕的头号人士,但我却并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我希望与布朗先生会面,共同努力来停止这场战争。他(拉丹)曾经在伦敦上过学,我可以肯定,如果美国以及英国能够从阿富汗和伊拉克全部撤军,他将会停止发动恐怖袭击。这就是我想见你们首相的原因,我准备让他们了解我父亲的内心真实想法,以及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他(拉丹)能够得到安全保证,我希望他能够出来谈判。据我感觉,他对战争已经非常厌恶,并且希望战争能够停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奥马尔-拉丹还向记者披露了自己与简-布朗勒的婚姻情况。奥马尔-拉丹称,2006年9月,他和布朗勒在埃及旅游时相遇,两个人随后按照阿拉伯风欲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但婚后没多久,因为有“拉丹儿媳”这个头衔,布朗勒就似乎陷入到了婚姻的困境,他们不断接到来自匿名者的电话威胁。就在上个星期,奥马尔还收到过恐吓电话。奥马尔表示,“这已经成为他们婚姻中的巨大负担,威胁我们的人说,我不应该娶一个英国女人为妻,为此我们都得付出生命的代价。威胁布朗勒的人更是直接表示,她不应该嫁给恐怖组织头目的儿子。这本来应该是一段美好的婚姻,我们将会努力减轻外界的压力,并准备按照英国的传统风俗再次举行婚礼。有些人希望我们的婚姻结束,但我们都不希望离婚,我喜欢和布朗勒在一起,但我们忍受不了巨浪的侵袭,也许它会逐渐将我们吞没的,但我们并不准备放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奥马尔-拉丹今年4月份与简-布朗勒结婚,此后布朗勒一直在为奥马尔申请到英国的签证。但截至目前,英国移民部门仍然没有批准他们的申请。对于布朗政府来说,是否批准奥马尔-拉丹入境将是严峻的考验,尽管英国没有理由拒绝奥马尔的夫妻团聚,但如果放其入境,那么很可能会面临强烈的谴责。(毕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外媒:中国强化南海舰队 为突发事件做准备
    ·国防科工局:“嫦娥一号”卫星将择机实施落
    ·南沙守礁大校日记:守礁军医救治军民上千人
    ·日本专家:南海冲突事件不会导致中美战争
    ·斯里兰卡陆军炮兵巧斗“猛虎” 较量战术技
    ·真实红色娘子军:存在仅500天 残部被迫嫁国
    ·专家:聚焦全球航母发展 剖析五大技术争议
    ·美国空军耗巨资打造“全球一站式运输”投送
    ·奥巴马致信国会称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将延长一
    ·菲侵占中国岛屿幕后:菲海军副司令借力美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