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藤嘉一 旅华日本学者
类似的“嫌日事件”还会发生,但不用担心,毕竟中国社会形成的舆论已经趋于多元而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3月21日下午,在樱花盛开、游人如织的武汉大学,一对母女由于在樱园内穿和服拍照,引来一些学子的轰赶,“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这对母女面露窘态,表示“穿和服拍照只是觉得好看,没考虑其他的,没有任何意图”,之后便匆忙逃离。 tujian.org
“嫌日情绪”根深蒂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听到这条消息,也通过跟武汉当地朋友沟通,笔者有三点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嫌日事件”的发生很正常。武大樱花的由来据说与中日战争有关,在许多中国人眼里,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凡是相逢与樱花有关的现象或事物,有些人控制不住情绪,发泄不满。他们无法意识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并把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的“史实”。武大校园内至今有樱树1000多株。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嫌日情绪”依然根深蒂固。不管是武汉、北京、重庆、广州还是沈阳,无论是母女、父子、和服还是樱花,刺激并煽动中国部分人士“嫌日情绪”的要素和基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和服母女”事件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中日两国政府和公民都需要做好物质和心理双重准备,类似事件一定还会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驱赶母女的大学生们的行为绝不属于爱国主义。武汉大学是个公共场所,更是公共财富,只要交好10元的门票,任何人都有权利享受樱花节的氛围。况且,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干涉他人,一个人做什么都是自由的,这是全世界共通的普遍规则。在此次“爱国青年”与“和服母女”的交涉中,究竟谁卖国了,谁侵权了?不言而喻,可想而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嫌日情绪也好,爱国主义也好,民族主义也好,让中日关系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得不蒙上“不安要素”之阴影。而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治理,保持稳定。 tujian.org
舆论趋于多元而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和服母女”一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新闻热点和网友争论点。笔者关注的与其说是事件本身,不如是媒体和网友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笔者发现,此次媒体没有忽视对事件的关注和报道,网民们则积极参与讨论的过程。 某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五成网友表示抵制和服,支持轰赶行为;四成网友认为应理性看待,没必要抵制。该网站还提出讨论题,“穿和服在樱花树下照相,究竟是对是错?是个人的自由,还是如赵薇的军旗装事件一样,暗含着更深层的寓意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网友的回应明显体现了“交锋”。反对派认为,“应理性看待,区别日本文化和爱国;这几个大学生的观点太偏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和服有错?;樱花算不上精华也算不上糟粕,因为不忘国耻就不与日本打交道,显然不可能;不要动不动就扣政治帽子;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支持派则认为“和服母女”的民族意识淡漠;“赶得好,说明大学生素质高;中国那么多漂亮的衣服她们不穿,又不是日本人穿什么和服?;穿和服照相没什么,但不该在武大照,毕竟那里是被日本人侵略过的地方;那对母女穿日本和服去观花太出格了,太没民族自尊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此可见,通过媒体与网民的相互碰撞,如今中国社会形成的舆论趋于多元而健全。笔者相信,除了支持派和反对派之外,还有更多的中间派和沉默派,这才是所谓“舆论”的真实面孔,更是“社会稳定”的真正力量。 tujian.org
日本因素引发民族主义,成为社会稳定的“双刃剑”。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已经没有必要讨论它的是非和对错了。我们真正需要做好的是,类似“和服母女”的突发事件爆发后,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包括政府、教育机构、媒体,还有最广大的草根力量,使得舆论走向相对的健康和平衡。只要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怕出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