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农林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安徽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趋势预报--中国图鉴
2011-03-31

一、发生[FaSheng]趋势 本文来自织梦

预计小麦[XiaoMai]纹枯病淮北大部分麦区偏轻至中等(2~3级,病情指数5~25)发生[FaSheng];沿淮及其以南麦区,淮北中北部部分麦区将中等(3级,病情指数15~25)发生[FaSheng]。预计全省发生[FaSheng]面积约1800万亩。

本文来自织梦

二、主要依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当前绝大部分地区[DiQu]发病程度轻于近年同期。据全省30个小麦[XiaoMai]病虫监测点2月底至3月初调查,纹枯病绝大多数地区[DiQu]病情程度轻,平均病株率一般低于 5%,与近3年同期比较明显偏低。其中谯城、南谯、利辛、寿县、定远、灵璧、阜南、明光等地减少66.0%~83.7%,裕安、霍邱、淮上区、天长等地减少20.0%~45.6%。沿淮及淮河以南麦区,淮北中北部部分麦区如凤台、肥东、萧县、砀山、蒙城等地平均病株率为5.0%~13.8%,病情数量略偏高,但与近三年同期相比亦偏低9.0%~31.1%。目前全省小麦[XiaoMai]纹枯病菌未侵茎,病情严重度均为1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小麦[XiaoMai]品种、苗情和栽培措施等因素将有利于病害侵染蔓延。我省主栽小麦[XiaoMai]品种烟农19、皖麦52、泛麦5号、连麦2号、皖麦50、矮抗58、豫麦 70-36、西农979、烟农5158等多不抗小麦[XiaoMai]纹枯病;受持续干旱和低温的影响,我省小麦[XiaoMai]长势差于常年,对纹枯病抗逆性差;主产麦区促苗情转化普施了 “返青肥”,将有利于小麦[XiaoMai]个体后期纹枯病发生[FaSheng]蔓延;淮北中北部黄泛平原地区[DiQu]潮土类型适宜小麦[XiaoMai]纹枯病发生[FaSheng]。 dedecms.com

3、气候条件对小麦[XiaoMai]纹枯病发生[FaSheng]较为有利。我省小麦[XiaoMai]主产区在前期普遍浇灌的基础上,2月25~28日又普降中雨、局部地区[DiQu]大雨,近期田间土壤湿度普遍高。据省气象部门预报,沿淮、淮北地区[DiQu]3~4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高。小麦[XiaoMai]田间湿度和气候条件较有利小麦[XiaoMai]纹枯病发生[FaSheng]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三、防治技术意见

内容来自dedecms

1、防治技术策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控制为重点。 本文来自织梦

2、农业防治:结合春季小麦[XiaoMai]田间管理,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及时防除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dedecms.com

3、化学防治:

本文来自织梦

(1)防治适期:大部分地区[DiQu]药剂主治时间在3月中、下旬。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防治指标:田间病株率达20%以上的田块。 copyright dedecms

(3)防治技术要点:亩用井冈·蜡芽菌悬浮剂(4%+16亿个/克)20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井冈霉素可溶粉剂50 克,或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喷雾后10天左右再喷一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相关链接
    ·茂名市与顺德区共谋两地农业发展合作--中图
    ·讷河农业合作社节本增收4.1亿元--中国图鉴
    ·河北省阳原县网络备耕成为春播“导航器”--
    ·甘肃临洮:“四个争创”力推特色优势产业开
    ·西藏:山南地区春耕农资及时足量到位--中图
    ·甘肃小麦条锈病今春发生较轻 存大范围流行
    ·新疆博湖县农技干部惠农政策宣传走进田间地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吉林省实施“产地
    ·信阳罗山竹竿镇“五项工作”保障农业生产--
    ·广西省水稻第一代三化螟发生趋势预报--中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