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商贸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出口改善 上月仅跌5.4%
2009-07-29

  政府统计处昨日公布最新对外商品贸易统计,本港6月份整体出口货值录得211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4%,但较5月份14.5%跌幅明显改善。按地区分布而言,转往亚洲出口同比增长3.1%,其中内地占增长9.3%,输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及日本跌幅介乎13%至26%,而出口至欧美等市场亦跌12.6%至2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至于进口贸易方面,6月份进口货值录得227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9%,但跌幅较5月份的19.2%明显收窄,而该月贸易逆差录得165亿元。累计上半年进口货值同比下跌18.6%,贸易逆差为780亿元。然而,第二季则较首季上升11.6%。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政府发言人表示,上月份出口跌幅明显改善,并为七个月以来首次降至单位数字,主要由于输往内地的出口复苏所致,并反映内地接获订单及工业生产回升,对原料及资本产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出口至欧盟、日本等亚洲市场情况已相对出现改善,但对美国的出口仍继续大幅下跌。

tujian.org

  发言人又指,尽避环球经济仍然疲弱,强力反弹的征兆尚未出现,但本港最近的出口趋势,以及贸易商的回应均显示,第一季应已度过最坏的时间。随著内地经济回复较快的增长,加上全球环境并无明显转坏,相信本港未来数季的出口表现,可望继续有关改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年底有机会正增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星展银行(香港)高级投资策略顾问陈宝明亦指,由现在到11月份为止,正值贸易订单的高峰期,当中亦包括来自美国的订单,预料今年第三及四季本港对外贸易,按年跌幅将会逐步收窄,甚至有机会出现正增长。他又指,亚洲区整体经济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往后外贸不明朗因素及风险,将主要来自欧美市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宝明续称,美国及内地为本港最主要的出口地,其中后者基建工程逐步投入,原材料及机械需求增加,对本港出口带来正面刺激,但美国的情况则尚未明朗,金融海啸后当地居民的消费模式出现变化,一方面储蓄率逐步增加,其次是消费上倾向较多选焙日用品,影响本港出口表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被问及内地下半年新增贷款可能大幅减少,会否对本港外贸构成冲击,他估计以往新增贷款约三分二流入股市及楼市,余下三分一才属于企业信贷,相信当局一旦收紧新增信贷情况,主要集中投进资产市场的资金,并非针对企业融资,故不会对本港出口造成打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花旗:进口亦有惊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花旗银行表示,香港上月商品整体出口货值跌幅收窄至5.4%,跌幅为七个月以来最小,表现亦远较巿场预期理想。花旗估计下半年来自内地的需求会继续支持本港出口,但直至12月基数影响显现前,本港出口会继续收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花旗又说,上月本港进口跌7.9%,亦带来惊喜。虽然贸易赤字扩阔至165亿元,但在本港外汇储备持续上升至2070亿美元的情况下,不足以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央一揽子计划成效明显 经济运行出现积极
    ·天津一季度GDP增长16% 增速全国第一——中
    ·统计局:一季度投资和消费拉动GDP增6.3个百
    ·国办批转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
    ·培训机构办奥数班年入千万 北京市场规模超2
    ·部分价格上涨市民称钱不经花 专家:难减通缩
    ·上海5月底将发放婚庆消费券 面值五百元左右
    ·中石油将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 —
    ·四川省猪肉跌进红色警戒 生猪市场严重供大
    ·中石化董事长:国内油价5月28日前或将上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