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帅秀"引出三大反思 成绩不重要考试干嘛?——中图社 |
2009-05-20 |
|
香河冷风飕飕,2009年的倒春寒冷得让人心悸。26日晚,喧嚣多时的选帅大戏终于完成了为期两天的考试,以这样的方式决定中国足球未来的走向,不管其过程还是结果都值得中国足球好好反思。
反思一:程序说改就改,权威何在?
从24日报到这一天起,中国足协就没有严肃起来,之前规定的各种程序,临时一改再改。
按照中国足协的要求,来自各地的考生要于24日下午四时赶到北京的大宝饭店集合,然后大家集体乘车奔赴香河训练基地。可当天却有12位考生自行抵达香河,在参加国家队竞聘的四名教练员中,只有殷铁生一人履行了这一程序,沈祥福、吴金贵、高洪波这三位教练都提前抵达了香河。当时就有记者对此提出异议,在评审团提前进驻香河的前提下,考生提前入场,谁能确保考试能在100%公正的环境下进行?
在此之前,足协已经做过一次变动,因为在最初的计划中,他们决定先进行笔试,然后再进行面试,谁知临近考试,他们又决定先进行面试,然后再进行笔试,其理由是面试比笔试更重要。等到25日正式开考之后,程序又一次有了变动,原定于26日下午进行的笔试被临时调整到了晚上,而且考试时间也由之前的三个小时缩短为两个小时。如此严肃的考试程序,被一改再改,足协责任重大。
反思二:考试成绩不重要,为何要考?
据了解,评审团对参与竞聘的考生并不会采取打分的形式,而只是对参考选手进行一个大概的评价,如此一来,谁优谁劣一时还很难下结论。可既然这样,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考试这一环节?没有具体的分数做考评标准,10人评审团又如何能保证选出一个最佳人选?一旦评审团中有5人选定A君,其他5人选定B君,是不是还需要A与B再进行新一轮的PK?
或许是为了暗示点什么,25日上午的面试结束后,中国足协技术部主任李东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试和笔试的成绩并不是最终能否被录取的主要依据,竞聘教练最终能否胜出,还要再综合他们的教育背景、执教背景以及国内认可度等综合因素。26日的面试结束后,他再一次重申了这一观点。
反思三:参考领导意见,专家何用?
据了解,中国足协之所以选择以这种海选的方式选帅,主要是受到乒乓球等综合项目选帅的影响,可既然向人家学习,就应该学得更透彻一些。前不久,乒乓球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竞聘上岗,可人家竞聘完不久,就公布了主帅人选。如今轮到足球选帅,26日的笔试结束后,最终结果什么时候出炉,足协却说不清楚,“大约会在三月中下旬,具体时间还要总局批准。”由此可见,足协组织的这次考试仅仅是走走过场而已,毕竟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上级那边。
如此一来,评审团专家们的意见似乎很难起到主导作用,圈内一位人士曾经做过如下解释:“评审团元老们的意见肯定不会是主导意见,他们考完试就回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剩下的责任还需要足协去承担,一旦最终人选打得很糟糕,没有完成任务,出来负责的还是足协,所以,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足协领导们的手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说法,民间才一直流传着国家队主帅已经内定了的说法。
考试之前,中国足协一再声称足协领导不会干预这次选帅,而是把所有的权利都放给评审团,可在首日的面试中,南勇、杨一民、薛立等足协领导均在考试现场,这其中果然藏有一定的玄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