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乒乓球的潜在危机:中国选手战无不胜的尴尬 ——中图社 |
2009-05-20 |
|
战无不胜的尴尬
当中国乒乓球成为巨无霸后,越来越多的国家绝望地放弃了,最终可能导致这个项目被踢出奥运会……
当选中国乒协主席后的蔡振华马上意识到了乒乓球在国际中的尴尬:“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乒乓球选手在世界大赛连年称雄,打得外国人已经没有什么兴趣玩了,外国人看不到指望,打球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可能因为这项运动不够普及和发展不平衡而在奥运会中遇到生存危机。”
此话道出了目前乒乓球的潜在危机。
与蔡振华几乎同时代的瑞典队曾是中国队的最大敌人,上世纪中国队与瑞典队的对阵成为乒坛最抢眼的比赛,随着瑞典队的老化,目前欧洲队无法与中国队对抗。虽然韩国的柳承敏夺得过雅典奥运会冠军,但此后中国队如入无人之境。而女队角逐因为众多中国选手赴海外打球,形成了中国队与海外兵团的华人赛。为此,国际乒联实施措施限制海外兵团。但从目前来看,效果不佳,中国女队在国际上的领先优势无法被预知还有多少年。
在北京奥运会上,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抱怨欧洲教练不求上进,技术革新能力不足,造成打法落后与中国队的差距越拉越大。当时他设想在北京大学搞一个国际乒乓球学院,希望中国队成为国际乒乓球人道主义的使者。
国际奥委会正考虑让高尔夫等项目入奥,为了控制规模,势必会对一些项目动刀,中国乒乓球队在男女单打两个项目上包揽了所有奖牌,客观上造成了乒乓球越来越不符合国际化的要求。国际奥委会规定:一个项目如果在70多个国家不普及,就有可能被取消。当中国队成为巨无霸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了乒乓球。
北京奥运会后,沙拉拉曾提出两个方案自救:一是增加台网高度,二是在伦敦奥运会将团体赛换为双打,同时每个协会只能派两名选手出战,以免中国队在单打和双打上大包大揽。
本报记者 谷正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