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日报:棋城不应只有群众基础——中图社 |
2009-05-20 |
|
在四川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棋类比赛中,成都代表队的成绩相当不俗。成绩好,成都棋院的领导、教练们自然很欣慰,然而他们在欣慰之余也透露出深深的忧虑——虽然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下棋,不断地扩充着成都“棋城”的基础,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拔尖的棋手依然十分缺乏,短时间内成都仍难在国内、国际比赛中有质的突破。
“这次全民健身运动会涌现出好的围棋苗子了吗?”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宋雪林九段的时候,他开玩笑地脱口而出:“古灵益啊!”很显然,马上就满18岁的古灵益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苗子了。而当记者又把这个问题抛给现任四川围棋队总教练李亮时,他沉思了片刻:“这次虽然我们在少儿组和青少年组都拿了冠军,但是并没有发现特别突出的苗子。”李亮这个结论应该具有权威性,毕竟现在成都很多在围棋赛场上有不错表现的青少年棋手都出于他的麾下。
记者与宋雪林、李亮的交流很短,却揭示出成都围棋的一个尴尬现状:从现在5岁到10多岁的棋童中,还没有发现希望之星,棋城成都想要取得突破难上加难!多年来,成都的棋城称号之所以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不是因为作为塔基的群众基础不够深厚,而是在塔尖高度上实在很难拿出像样的成绩来,缺乏像古力、常昊这种能在国际赛场上斩关夺隘的顶尖高手。重庆围棋的水平没人说怎么样,但只要拿出个古力来,再加上几个围甲冠军,重庆在围棋界便声名远扬。很多年来成都始终难以出现这样的人才,这大概是因为围棋这项智力运动在成都这个深厚的土壤里更多地成为消遣怡情的工具,而少了些许残酷竞争性的缘故吧。小胖古灵益很勤奋,但目前也就处于国内高手的二流水平,还不足以带领成都围棋实现突破。成都围棋需要顶尖人物,只有天才的涌现和出色的竞技成绩相加,再辅以我们一直引以为荣的民间群众基础,成都“棋城”的称呼才算真正实至名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