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体育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大运会代表团成立 目标:金牌和奖牌保三争一--图鉴中国
2011-08-03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8月12日至8月23日在深圳举行,本届大运会也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综合性体育盛会。今天上午,即将参加大运会的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北京体育大学正式成立,代表团副团长张燕军介绍,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804人,其中运动员505人,分别来自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0所高校,将参加24个大项、283个小项的比赛,“我们的目标是维持在金牌、奖牌榜第一集团,也就是保三争一。”

dedecms.com

  张燕军介绍,按照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要求,中国大体协已完成所有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报名注册手续。“我们的参赛运动员全部是正式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一年以内的、具有中国国籍且经过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确认过学籍的。除了篮球项目规定年龄为18至24周岁之外,其余参赛运动员都是18至28岁之间。”据他透露,在505名运动员中,北京体育大学选派44人,是本次大运会选派学生运动员最多的高校,其次是复旦大学,为28人,北京师范大学以23人排第3位。 dedecms.com

  夏季大学生运动会共有24个大项,其中13个为常设项目,即田径、游泳、水球、跳水、篮球、足球、排球、击剑、网球、体操、艺术体操、柔道和乒乓球,而羽毛球、高尔夫、射击、帆船帆板、自行车、国象、健美操、射箭、举重等11个项目为选设项目。 内容来自dedecms

  中国队年龄偏小经验偏少 内容来自dedecms

  张燕军表示,与以往相比,本届大运会中国队的整体实力有所下降。“由于今年大运会比赛距离伦敦奥运会只剩下不到一年时间,相关赛事频繁,所以本届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选拔参赛人员上受到限制。其次,这次派出的学生运动员年龄普遍小,场上经验相对欠缺。”当然,张燕军强调,在跳水、体操、乒乓球、射击、田径、击剑和跆拳道等项目上,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具有夺金实力。 copyright dedecms

  事实上,在今天的代表团成立大会上,记者在现场除了看到中国自行车的“一姐”郭爽外,也确实没见到其他知名运动员,而按照大体协专职副主席薛彦青的说法,“国家体育总局也推荐了一些运动员,不过主要集中在跳水、艺术体操、帆船帆板等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在普通高校不普及,所以只能让体育总局来推荐。” dedecms.com

  “没有一线明星运动员” dedecms.com

  张燕军强调,在国家体育总局推荐运动员时,大体协方面并不追求明星运动员,“明星运动员偏重竞技性,而我们参加大运会的目的,除了比赛,更重要的是交流,展现中国大学生的风采,所以甚至都没让明星运动员来,反正我不知道有一线明星运动员来参加。”据他介绍,本届大运会中国队参赛选手80%~90%是真正的大学生,即使是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的,也都是符合国际大体联有关大学生规定的。

copyright dedecms

  据了解,中国代表团的部分运动员已于7月20日开始在北京体育大学展开集训。除艺术体操队之外,全体参赛运动员将于8月5日正式入住深圳大运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名册在个别参赛人员上存在变动,所以今天代表团成立时外界还难以看到这份名册。

 相关链接
·“七城会”圣火“惊天动地之火”南昌成功采集(图)--图
·12岁足球小将遭门柱砸中头部 因伤势过重丧命--中图社
·沈阳迎来第三支职业足球队 8月6日迎战上海东亚--中图
·济南时报:选帅怪圈,再把国足杀一次?--中图社
·斯坦科维奇杯今开战 邓华德急召王立刚救火--中图网
·为保全联赛 恒大或用替补战皇马对球迷说抱歉--中国图
·李琰周洋缺席训练因健康原因 助教去青岛避风头--图鉴
·瘦死的骆驼没马大 中超申花客场输给深圳队--中图社
·“七城会”皮划艇测试赛南昌开赛(图)--中图网
·穆里尼奥来华忙逛街看电视 黑脸不愿为球迷签名--中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