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寒冬”中逆风飞扬——中国电影将迎来黄金十年。6月13日,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众星亮相,佳片云集,黄浦江畔上演着电影的盛宴。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43亿,创作国产影片406部。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电影的黄金十年即将出现。在欣喜的同时,关注中国电影发展的人同样在思考着,面对即将来临的黄金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上影节报名影片达1925部
中国电影令人振奋
据主办方介绍,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奖单元的报名影片达1925部,其中1270部长片分别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创下亚洲地区电影节参赛影片数量之最,在国际同类电影节中增长速度最快。在若干年前,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明星寥寥、评委分量不足、参赛影片良莠不齐、国内电影人不愿意在国内参赛,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曾经遭遇的尴尬。
影响不断扩大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正是中国电影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2002年之前差不多10年时间,中国电影票房徘徊在9亿元左右,到2008年,这一数字迅猛上升到了43亿元。
“中国电影市场在10年内都会呈增长趋势,10年后电影票房达到100亿元肯定没问题。”在6月14日举办的电影节主题论坛上,北京新影联影业发行公司副总经理高军预测。他说,“ 10年前中国有1000多块有效银幕,今天这个数字变成了4000多块。”这无疑是两代电影人努力呼唤健全市场运作机制所取得的成果。 tujian.org
“中国电影从2009年之后成长速度会非常快,不会像前些年那样每年只增长一点点,而是可能会达到十几个亿、二十几亿。”博纳国际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信心十足。
对中国电影市场,人们大多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奋。专家预测,随着国家扶持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到位和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中国电影将迎来一个黄金十年。
全球化竞争已经到来
中国电影要踏实学习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电影市场逆势上扬,让人欣喜,但中国电影人还保持着相当的冷静。
电影类型的单一化,商业大片一统天下的局面,首先成为电影人热议的话题。上海国际电影节执行副主席、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表示,“一个成熟的电影产业格局,需要各种类型、层面的电影来支撑,不能仅仅只有商业大片。而现在,中国呼唤、追求和关注商业大片已经到了大家都觉得有点过分的程度。”
谈及原因,于冬认为,由于我国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作、制作、后期加工、电影生产等,都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我们产业化改革时间太短了,”于冬分析,“我们从2002年开始研究商业电影,张艺谋的《英雄》打破了很多纪录,后来我们开始每年拍大片,也呈现了看似繁荣的景象。但这个过程也就是五六年。五六年间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影产业,时间还太短。所以,中国电影市场的看似繁荣,其实是在不停复制部分‘大片’的盈利模式,并未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电影将面临全球竞争,对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冬说,现在香港的导演、制作团队转战内地已给内地电影界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而随着政策的放开与中国市场受瞩目程度的提升,更大的考验也可能出现,“我认为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是迟早的。”他表示。
因此,正视不足,苦练内功,成为许多电影人的共识。导演宁浩表示,“质量和市场必须平衡,能走到良性市场、成为经典留存的必然是质量高的影片。”他说,“好莱坞和其他电影产业水平高的国家,机制比较成熟,影片的质量和竞争力都很强,这会给中国电影带来压力和挑战。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去学习,从方方面面开始武装自己,在别人‘打进来’前武装好自己。” (记者 曹玲娟 )
|
|
|
|
|
|